零浪費的生活行動是藍色經濟發展的根
黃木蘭
閱讀過剛特・鮑利的《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一書,突然發現過去不少環保宣導、環境教育作為可能需要重新省思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的環境教育作為,某種程度上似乎患了那種「望著天邊彩霞,卻忘了腳底玫瑰」迷思。例如帶著學生們千里迢迢的去淨灘、淨山、護溪……,卻忘了教導學生認真關心居家附近的排水溝、小流溪;教導學生畜牧業動物對地球暖化的種種影響,卻較少師長和學生一起長期檢視自己飯碗裡的食物與地球暖化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改變飲食習慣、甚至動手創造「零碳」的生活機制。
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燦坤曾說:「我羡慕『天邊的彩霞』,但我更注重『腳下的玫瑰』。」對,天邊的彩霞也許可望而不可及,腳下的玫瑰卻近在眼前,伸手可摘。環境教育設定高遠的目標與長期的策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每個人行住坐臥當下的行動力啊!
幾天前參加一場二天一夜的環境教育研習會,當晚下榻的旅店剛好是一家「溫泉會館」,湯泉水質相當好,環境也十分幽雅,按照一般人的習慣當然盡情享受泡湯之樂才對。不過,幾個朋友快速梳洗後就準備外出夜觀,有人好奇的問道:「怎麼不多泡一下溫泉?」那群夥伴異口同聲的說:「珍惜水資源啊!」真的一語驚醒夢中人,其他夥伴無不豎起大拇指大聲讚嘆~澡身浴德,讚哦!
剛特・鮑利在《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書中把中國俗諺「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句話,改成「如果你給人一條魚,他今天將不會挨餓;如果你教他如何釣魚,他將會『過度捕撈』」真的是當頭棒喝啊!就因為現代人的捕撈技術太精良,才使得海洋資源快被消耗怠盡,幾乎到了全面滅絕的地步。
十年前(2004年)當時還在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任職的李永展教授,曾經發表一篇發人深醒的文章〈觀光魚季?光光魚「祭」?〉當年他就擔心熱鬧滾滾的觀光魚季,可能掀起過度消費的壓力將造成漁業資源崩潰。他曾語重心長的提醒政府、民眾~四面環海的臺灣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及大大小小的漁港,當然可以提倡觀光魚季,但是在吃曼波魚、靠黑鮪魚賺錢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從容受力觀點來檢視各種觀光魚季是否可以永續發展?例如,要不要規定最大漁獲量?要不要規定魚隻最小重量?要不要實施定期禁釣禁捕?更重要的是,要不要針對目前盛行的各種觀光魚季活動所造成的生態衝擊進行研究?然而,可悲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鮪魚季、曼波魚季、旗魚季……此起彼落,大魚小魚一起捕撈,才經過不到十年的場景,近海無魚可捕的窘境,已經是臺灣討海人錐心刺股的痛楚。如果此時我們還無法破釜沈舟共謀海洋資源的藍色經濟,真不知將來的討海人還能向大海乞求什麼?
剛特・鮑利的《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這本書讓筆者得到一個啟示:地球是圓的,人所做的一切,都將回到人的身上!世界是平的,個人所做的一切,都將大大的影響整個世界!永續發展的藍色經濟,必須著床在「零浪費的生活行動」才能發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