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藍色經濟 我的零浪費小革命 陳雅玲

                                                    
初接觸本書之際,就被封面用語所震懾,細體的文字娓娓道來:藍色取代綠色,再掀環保新浪潮、仿效自然循環的每個選擇,都可以讓你成為最in的「零浪費、更健康、愛地球」的新公民。不禁覺得是我落伍了嗎?綠色環保被藍色給取代了?因此加深了我亟欲探索本書的動力。
萬物的生存與發展,皆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我們人類當然也能不例外。回首人類文明發展進程,自石器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以至於資訊科技時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享受更加便捷的生活之餘,我們也付出了慘痛的歷史代價,伴隨無盡的資源耗損與污染的衍生,我們的地球也隨之發出陣陣怒吼低鳴,乾涸、水患、暴雨、土石流等狀態表徵,聰明的人類總是歸因於聖嬰現象,難道企業追求發展指標外,推動社會責任並存不更加重要嗎?
作者剛特.鮑利延續之前所提出的「藍色革命」理念,以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具體主張人類應依循無污染、零廢棄、全資源之大自然法則,跳脫以「人」為觀點,而改以深入洞察並學習自然界萬物演化的複雜關係,發展出完全不會傷害環境的全新經濟模式。這樣的藍色觀念,小到可應用於個人生活與健康的管理,大到可以推廣至建立全新的商業經濟模式,創造工作機會與累積資本獲利。
作者強調面對問題要採取「積極、正面的態度」,以蒐集來自世界各地解決人類環境與經濟問題的實例,作為「零浪費小革命」的立論根據,說明讓人類永續發展夢想的「藍色經濟」剛要開始。而他在受邀協助設計高中生學習計畫之際,討論21種獨特的動物、植物、蕈類與藻類生物提供學生了解共棲生活、多元性與生態系統,同時並將其對應發展出人類值得學習的21項自然美德,共同責任、原諒、分享、謙卑、尊敬、生產力、盡力發揮所能、永續發展、創意、儲蓄、喜悅、包容、耐心、了解自己的極限、適應力、溝通、複製好東西、萬物皆有智慧、秩序、進步、追求夢想,運用自然生態生生不息的演進,對人生的領悟是覺悟,他更告訴我們分享是共同的責任,學術理論無數,被作者輕輕點撥後相形渺小。

作者提倡藍色經濟創業家應以較少的投入,來提升較高的產出,增加生產力創造工作機會並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佳的產品價值,這對於企業而言是另一種思維,企業以創造股東最大利益為目的,但應修正為創造人類未來福祉為目標,企業如此,人民如此,必可開創另一不同局面。

零浪費的生活行動是藍色經濟發展的根 黃木蘭


零浪費的生活行動是藍色經濟發展的根

黃木蘭

閱讀過剛特・鮑利的《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一書,突然發現過去不少環保宣導、環境教育作為可能需要重新省思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的環境教育作為,某種程度上似乎患了那種「望著天邊彩霞,卻忘了腳底玫瑰」迷思。例如帶著學生們千里迢迢的去淨灘、淨山、護溪……,卻忘了教導學生認真關心居家附近的排水溝、小流溪;教導學生畜牧業動物對地球暖化的種種影響,卻較少師長和學生一起長期檢視自己飯碗裡的食物與地球暖化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改變飲食習慣、甚至動手創造「零碳」的生活機制。

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燦坤曾說:「我羡慕『天邊的彩霞』,但我更注重『腳下的玫瑰』。」對,天邊的彩霞也許可望而不可及,腳下的玫瑰卻近在眼前,伸手可摘。環境教育設定高遠的目標與長期的策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每個人行住坐臥當下的行動力啊!

幾天前參加一場二天一夜的環境教育研習會,當晚下榻的旅店剛好是一家「溫泉會館」,湯泉水質相當好,環境也十分幽雅,按照一般人的習慣當然盡情享受泡湯之樂才對。不過,幾個朋友快速梳洗後就準備外出夜觀,有人好奇的問道:「怎麼不多泡一下溫泉?」那群夥伴異口同聲的說:「珍惜水資源啊!」真的一語驚醒夢中人,其他夥伴無不豎起大拇指大聲讚嘆~澡身德,讚哦!
剛特・鮑利在《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書中把中國俗諺「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句話,改成「如果你給人一條魚,他今天將不會挨餓;如果你教他如何釣魚,他將會『過度捕撈』」真的是當頭棒喝啊!就因為現代人的捕撈技術太精良,才使得海洋資源快被消耗怠盡,幾乎到了全面滅絕的地步。
十年前(2004)當時還在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任職的李永展教授,曾經發表一篇發人深醒的文章〈觀光魚季?光光魚「祭」?〉當年他就擔心熱鬧滾滾的觀光魚季,可能掀起過度消費的壓力將造成漁業資源崩潰。他曾語重心長的提醒政府、民眾~四面環海的臺灣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及大大小小的漁港,當然可以提倡觀光魚季,但是在吃曼波魚、靠黑鮪魚賺錢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從容受力觀點來檢視各種觀光魚季是否可以永續發展?例如,要不要規定最大漁獲量?要不要規定魚隻最小重量?要不要實施定期禁釣禁捕?更重要的是,要不要針對目前盛行的各種觀光魚季活動所造成的生態衝擊進行研究?然而,可悲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鮪魚季、曼波魚季、旗魚季……此起彼落,大魚小魚一起捕撈,才經過不到十年的場景,近海無魚可捕的窘境,已經是臺灣討海人錐心刺股的痛楚。如果此時我們還無法破釜沈舟共謀海洋資源的藍色經濟,真不知將來的討海人還能向大海乞求什麼?
剛特・鮑利的《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這本書讓筆者得到一個啟示:地球是圓的,人所做的一切,都將回到人的身上!世界是平的,個人所做的一切,都將大大的影響整個世界!永續發展的藍色經濟,必須著床在「零浪費的生活行動」才能發芽!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創造沒有廢棄物的終極藍色經濟-吳淑璧

吳淑璧

不得不佩服作者剛特.鮑利(Gunter Pauli)的腦袋,他的想法包羅萬象却不天馬行空,事實證明只要有心、用心去改變、實行,對民眾、對社會甚至對整個地球的環境是友善的。

地球資源那麼有限,可是却遭世人過渡浪費使用。我們完全不謙卑,於是問題叢生。閱讀《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儼然一記當頭棒喝,更是了解非走創造沒有廢棄物的藍色經濟這條路不可。

藍色經濟,不僅談保育,也談再生,目標可以說是為了讓生態系統能永續發展,維持演化的路徑,讓萬物都能因自然永不停歇的創意、調適、豐足而受惠。

《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書中有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要達到藍色經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例如在巴西庫里奇巴市讓貧民區的人民做垃圾分類,把寶特瓶、鋁罐、廚餘等回收物送到當地的回收站,再以巴士車票做為報酬。環境變好了,人民也能有交通工具去上班或找工作,兩全其美,多方受惠。

仿效白蟻建造煙囪、調節空氣流動以助節能。
利用健康貝殼壁紙,吸水及吸溼能力都比現代化學成分的塗劑更好。收集空氣中被我們忽略的水分,模仿甲蟲、設計薄膜,蒐集與傳送比髮絲還細的水滴,從大樓冷卻水塔收集水蒸氣,還可以減少熱島效應。
食用當地、當季的食物,最能吸收到營養、健康的養分。
食用高PH值的鹼性蔬果,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巴西的火力發電廠燒煤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不過,巴西電廠把二氧化碳灌入水中,水中有螺旋藻,螺旋藻不但把二氧化碳轉化成養分,而且超濃度的二氧化碳讓螺旋藻更茁壯。如此,不但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還開了個蛋白質金礦。這可從我們買到的螺旋藻價格並不便宜看出它的經濟價值。至於其他的酒香麵包、水泥廠改做垃圾堆肥提供森林業使用,不污染又能幫失業勞工找回工作等等實例給了我們許多思考空間。

  《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是一本讓我們徹底思考,如何與生態體系共存,讓個人、地球更健康,又能創造無限經濟價值的好書。竭誠希望大家一齊閱讀一同學習創造零廢棄物的環境。

找到改變的道路-周春娣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孰重孰先本來心中有一定的定見和先後;看完作者的前言,兩者並重已是答案。

        本以為,喜愛自然和大環境,更努力付出保護地球,常在大自然和鄉野中觀察自然的變化,拿起相機不停的捕捉心中的感動;行萬里路就為了彌補讀書的不足,實際上書中的很多知識是可以應證萬里路的所見,如作者提到非洲西南岸納米比沙漠的昆蟲與地球上活得最久的植物百歲蘭,能在長年無雨的氣候環境中,從空氣中搾取出水分,是件十分神奇的事;苔蘚能將沙漠岩石內的微量液體礦物質擷取出來這又是多麼的奧妙。

         另外,紅樹林可以清除海水中的鹽分,在濕地存活下來,也是個奇蹟。紅樹林的寄生植物與花朵在厭氧的環境中,一樣茂盛地生長。紅樹林提供養分給蜜蜂,蜜蜂也回饋豐沛的蜂蜜;紅樹林有氧與厭氧環境的交會點提供了藻類肥沃的生存空間,藻類又是蝦子的最愛;紅樹林也能發揮阻擋海嘯的功能。

        作者Gunter Pauli 的前言一段段說明解釋,讓我對沙漠紅樹林、苔蘚等在觀察遊歷中更有感覺,當然對他的整本書提到的零浪費小革命抱著更大的讀心了。

        目前全球的經濟趨勢都以綠色經濟為主軸,似乎也是以環保為主;書中提到需要企業投資、消費者付高價、政府要補貼但藍色經濟卻從保育、再生思考、讓生態系統永續發展、自然萬物與人類都能因符合生態系統的創意而富足、受惠例如巴西庫里奇巴市長傑米。雷勒(Jaime Lerner)以垃圾分類和大眾運輸系統讓貧民窟的環境變得乾淨,民眾健康也促進了大眾運輸的蓬勃這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為了防止熱島效應,瑞典建築師安德斯尼奎斯特(Anders Nyquist ) 為拉格堡學校設計以自動開啟功能的窗戶調節氣溫節省能源,也提生舒適度。

       以上例子只是要說明作者認為用思考創新為地球的環境和經濟找出平衡有效的方法,其中辛巴威布袋蓮、瑞典廢水泥廠、哥倫比亞重建雨林豐水源等,還有找出許多新連結機會、用12大原則創出藍色經濟等等論述其實就在說明自然界沒有浪費這件事,人類如何以大自然為師,不再破壞自然循環,人類可以有零廢棄的生活和環境,同時也創造出另一種藍色經濟

周春娣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綠色紀念日 曾于真

綠色紀念日  曾于真

  〝綠色紀念日〞好特別的書名,讓我不禁回想在我們一生中有哪些紀念日,一般我們常紀念的莫過於~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等。這些都只屬於自己的紀念日,『綠色紀念日』~喚醒我們除了自己的紀念日,開始出發關心這個地球,屬於地球的紀念日。
    世界糧食日-從餐桌,看到改變的力量,衣索比亞的幼兒,在饑饉中一再死亡。什麼時候沒有戰亂和災禍,得以糧食養活70億人的地球四處?如何不被農藥、毒物汙染潔淨豐饒的田園,耕植出稻麥、蔬果,牧育禽畜,足夠分配屬於眾生皆福的永續生活。
    如何創造永續的互惠關係?我們發現,世人的思維正在改變。過去,世界追求的是高效率、高產量,於是經由工業化管理的大型農場,使用農藥、種植基因改造作物。此中所付出的環境代價,卻得由我們的後代子孫來承受。現在,我們逐漸瞭解到,唯有讓農民〈生產者〉與消費者站在一個平等的位置、讓在地力量注入農業、讓農業回歸自然,才是邁向永續農業的道路。

    除了政府政策的推動,民間更有著豐沛的力量,而且是促進環境永續經營的力量。世界糧食是一個涵蓋層面很多且深的議題,但同時也是一個如此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議題;因為貼近,所以我們可以輕易找到施力點來發揮。個人的力量雖然微薄,但透過合作形式的結集,足以為我這一代與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的永續地球。

綠色紀念日-十個帶你親近地球的紀念日讀書心得-辛純浩

綠色紀念日--十個帶你親近地球的紀念日讀書心得        2014.05

        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幾億萬年來,塑造出海洋,陸地,高山,森林,河流,湖泊,草原甚至沙漠,並孕育著地球上各種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活成長.源源不絕,生生不息.人類也是地球上的一種動物,與各種生物一樣,依賴地球上的自然資源生存. 只是因人類有幸,在生存進化過程中,成長出特殊的智慧,也不斷的學習進步,使人類懂得使用工具,火種,並群聚生活逐漸能獵取地球上更多的資源.並在這個地球上快速繁衍,人口增加,進而主宰地球上的一切. 尤其近二,三百年來,人類的所謂科技進步,都會發展,生活需求,更無節制的耗用地球上的一切資源. 也產生製造許多污染物. 如過度的森林開發,溼地破壞,水源耗損,環境污染,空氣混濁,廢棄物的堆積等等. 除對大地環境的破壞外,對地球上的各種生物的生存,也產生致命的威脅.這些大都是近百年來,人類行為所造成的. 如今,我們地球上人口已達七十億之多,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如何養育這眾多人口,如何讓這個世界維持平衡,如果我們仍繼續無限制的耗用,破壞大地環境資源,相信地球很快會毀滅的. 如何讓這過度負擔的地球有生機.現在也已喚醒有心的人士,團體,並聯合世界各地區的人,來關心當前地球環境,並從各個角度範圍,共同來發心維護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環境. 期望盡大家的一份心力,來保護地球環境,和我們生活空間,能永續發展.現在如不行動,那就來不及了.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最近出版一本書 [綠色紀念日]----十個帶你親近地球的紀念日. 這是一本結合當前全世界推動愛護地球環境的各項議題的書. 將全世界不論是聯合國所屬組織,或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團體組織,以及各政府機構的人及團體,凡關心我們地球環境的各種事務,加以分類十個議題,並以年,,日為定期行動的日子.辦理活動,促使全世界各地同步進行. 務求長期源源不斷的關懷,保護大地環境. 這些議題其實是互相關聯,也透過這些活動,定期投入關注. 並喚起普羅大眾共同參與. 這些議題和日子,雖有先後,但卻各有其特殊的意義. 茲列具其重點如下:

        1.  2 2 日世界溼地日: 溼地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它是守護大地的腎,溼地在控制污染及淨化水質有其重要作用,對水生動植物和鳥禽魚蝦生存具依賴關係,對生態環境非常重要, 近年來因都會發展開發,而被破壞不少.但也因而引起對溼地的重視.現在台灣地區已有幾個溼地被劃歸保護,並有良好成效.

        2.  321日世界森林日:森林是大地之肺,對環境大氣的貢獻無與論比,樹木具有多項功能,致常被砍伐.又林地也常被開發破壞,使林地面積逐漸減少.尤其亞馬遜河雨林的破壞引起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關注. 森林也漸成為大眾日常休閒旅遊的重地. 森林的重要性已被重視,人造森林與森林保護也成為當前蒙受全世界關注重點.世界森林日在喚起各國對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目的.

        3  .322日世界水日:水是一切動植生物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資,也是大眾生活必須品 ,而世界水資源的分配並不均衡,乾淨的淡水取得更是困難. 雖然地球上有 97%海水,但海水淡化的工程與技術仍然需要突破難題. 因此水源的爭奪也正在展開.因此水資源管理,水的循環運用,自然水源,河流,湖泊的保護,也是全世界所關注重要議題.

        4  .422日地球日:我們居住的地球環境,在近百年來發生重大變化,人類為生活環境需要而過度開發,不論是森林砍伐,水源的耗取,廢棄物產製,空氣,水源污染,已使大地面目全非,無論陸地,空中,或海洋.已少有清新潔淨的地方.如何使人類和環境和諧相處,推動綠色地球環境,發起綠色消費習慣,建立一個不再受汙染的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真心的保護它,讓它能永續生存.

        5.  5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地球是云云眾生所依存的所在,不管是動物或植物,大家都權利在此生長活存. 可是人類長期以來,盡情的開發利用大地環境資源,也在有意間,壓縮破壞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與空間,甚而造成滅絕. 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是一項自然法則,人類必須研修謙卑,和記取與萬物互持平等心的深邃思索,守護一切生命,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滅絕.

        6.  6 5 日世界環境日:由於近數十年來,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大眾對地球資源的索取更為急遽,同時也對地球環境造成重大損害,水資源的污染,廢棄物的產生堆積,大氣二氧化碳的累積,已令這個世界環境非趕緊解救不可,否則惡化下去,地球環境只有毀滅. 人類應享有在足以保護生活尊嚴及福祉的環境中,經營自由平等及適當水準的基本權利,同時並負又為當代人及未來子孫,保護環境與提高環境品質的義務.讓地球環境回歸自然,並能永續發展.

        7.  6 8 日世界海洋日:海洋環境佔地球70%,海洋是一片浩瀚無際的地方,它蘊藏豐富的資源,有取之不盡的感覺,曾幾何時,人類的智慧和科技能力,已逍然地征服整個大海洋,近海遠洋,淺灣深海,人類都已有辦法去獲取海洋裡各種資源.大型魚類鯨魚沙魚,鮪魚幾乎被捕撈殆盡. 此外,大海洋也成為陸地廢棄物垃圾場,有些海洋已堆成幾百平方公里的垃圾島,真的,海洋已是未受保護的荒野.應該加以重視.
  
        8.  9月第三個週末世界清潔日:人類日常起居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和污染廢棄物,相當可觀如果沒有加以有效的管制和清理,相信我們很快就失去清淨的生活環境,環境整潔需要大家平常隨時動手,如垃圾分類,可回收物的處理,垃圾不落地,撿拾海灘公共場所廢棄物. 從個人為起點,進而推廣社群人士來共同維護大地環境.其實近年來,台灣地區,在政府全力推動下,我們的環境清潔已有很大的效益.

        9.  1013日國際減災日:近幾十年來,全球重大的災害,在各地區分別發生. 如地震,風災,水災,土石流,海嘯,森林火燒等,都會造成人口重大傷亡或財產損失. 這些災害,有些是無法逃避,但有些是可以預先防範,並可以減輕或避免損害及傷亡.大地災害可能是大自然的反撲,長期對環境的破壞,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功能,常在一次的災害裡,給人類無言的教訓.國際災害日提醒全世界的人維護大地環境的重要.

        10.  1016日世界糧食日:地球上負載七十億人口,要養活這些人口,真是重大工程.尤其這個世界資源的分配,本來就不均衡. 富裕的開發地區國家可不虞食物短缺,而貧窮落後地區則是三餐不繼. 糧食的生產和人類的消費行為如果能有效調配,應該可以改善不均衡現象,如選擇消費當地食材,當季食物,減少糧食各地運送的消耗將節省的資源, 調整分配到緊急需求的地方,也許可改善糧食的有效使用.

        台灣在近幾十年間,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從農業社會轉型為現代工業社會,人民生活也從貧窮邁向富裕. 在經濟開發過程中,對大地環境資源確是有過度的需求,且無法兼顧環境的維護,也和開發中國家一樣,對環境的破壞,水資源過度的耗取浪費,廢棄物與垃圾製造,溼地被闢建為都會用地等等,各種環境病態已漸漸形成. 在此時間,好在政府部門,已注意到保護一個健康清潔環境的急迫性,進而開始政策性的行動,召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推展各種為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使台灣的大地環境能開始改善. 例如南部地區原本進口廢五金而燃燒產生的 [戴奧辛]廢氣之消除,污染河流的整治,台灣溼地的維護,進而保特瓶強制回收,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海岸淨灘活動等等. 對台灣環境維護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同時台灣的環境保護的行動,並能和世界先進國家相互聯繫交流,同步進行,像本書所列出的十個綠色紀念日,臺灣都有共同參與,而且其中有些措施,台灣也具領先角色.環境保護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大地環境的維護,是大家共同的責任,我們不能置之度外,大家應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也更加要盡一份心力來維護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