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無知生恐慌——張璨琴


作為一名消費者,坦承一向盡量採買標榜有機的、非基因改造的食物。為家人健康把關,並友善土地,保護環境。理由冠冕堂皇,在一些公開場合,也如此鼓勵大眾效法。

本書以科普的筆法,深入淺出的解讀,一般人視之如毒蛇猛蠍的基因改造科技。在崇尚自然的旗幟下,基因改造一直被汙名化,彷彿褻瀆了萬能造物主的聖名。事實上,至少一萬年前,人類已開始依所需馴化物種,利用大自然已有的基因資源,改變「自然」了。如雜交、水耕、組織培養、輻射等各種變種好戲紛紛上場。換句話說,老祖宗早就在從事「基改」大業了。只是傳統育種方式就像揮舞一把大鎚,而生物技術則像小心翼翼的捏著一支鑷子;傳統與生技在基因改造手法的粗細,有如天地之差。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科學領域分工精細而艱深,非三言兩語可解釋清楚,非本行的專家也難以想像。但知識爆炸、群眾往往對媒體或利益團體的誇大其詞,或偏頗的說法,不求甚解,囫圇吞棗,以訛傳訛。書中對激進的環保團體—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放棄科學與邏輯,而一昧恐嚇和誤導民眾的作為,大加韃伐。群眾盲目跟從,還洋洋自得,以為高人一等。

人類對於自己最確身的健康與環境,常根據「預警原則」去操作。意旨「當任何一活動有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產生傷害的風險時,即使科學上的因果關係尚未完全建立,亦應採取相當措施,以避免此一風險。」意即科學方法無法證實「完全無害」,就成為拒絕基改的擋箭牌。很少進一步去三思,權衡「有害」與「有益」當中的權衡與取捨。

當我購物時,仍會仔細去辨識是否為基改產品。但不似往常完全拒絕。了解、接受、監督取代「無知」與「恐慌」。



毒物學名言­­——「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