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陳麗秋

        不要核能,有無替代能源可補足發電缺口?全面降低國內用電需求,天然氣發電的碳量較核能高,成本亦是考量因素,要電要便宜在臺灣曾能找到的替代方法少之又少,張部長說明若核四不商轉,核一廠如期除役,預估2018年電率備用容量會降9.8%之後核能陸續除役,備用降至7%時就有分區限電的問題,對產業投資表現一定會影響。

        要建立非核家園,日本經歷了福島核電問題,是否已是無核國家了?蘇聯也經歷車諾比事件,是否也反省成為無核家園?若不要核能、風力、火力、水力發電是否足以替代核能?像火力是會造成空氣污染,冰島因有70%是水力發電和30%地熱發電廠大部份水力發電屬於國家電力公司)冰島是世界上電力最大的綠色能源人均生產者和最大的電力人均生產者,廢核是最好,如果有更好的天然資源,誰想要核能?

        2007年科學家用藻吸二氧化碳,但因成長快速使發電扇整個管線被波浪捕捉器沉入海底,德國用了50億歐元發展小型太陽能發電,但佔不到德國總電量的1/100,而西班牙也同樣投注50億歐元發電量卻多一倍的電力,差別在陽光,因此太陽發電要用矽面板,外銷至德國,使矽原料變貴了,鋰電也需特殊的礦,都因稀少價錢又貴而無法大量使用。在冰天雪地的北歐,德國蘇聯一到冬天比熱帶國家能源更為需求,現大部份採天然氣發電和核能發電。所以要視國情不同而發展不同的能源,如多陰天的英國就不能補助太陽光電熱水器而發展開拓海洋能源,中國可發展小規模天然沼氣,瑞典、奧地利等森林覆蓋率高的國家應發展燃木區域供給發電場,丹麥的風力發電技術精良,澳洲則土壤改良、美國可生質燃料,如纖維素乙醇次生質燃料。

        一輛車最浪費能源就是內燃機,它只將汽油內兩成五的能量轉化為讓我們到處跑的動能,最能節能而將能源效益高得多的電池及電動馬達,來取代汽車引擎,是節能倡導技術。一輛小型歐洲車一年大約燒掉1500公升汽油,如用生質燃料也要1/4公頃,1/4公頃土地產出的稻草或木材如同樣土地種植小麥能夠12人吃一年。生物碳將木頭和植物物質製成木炭埋入可耕地能隔絕碳,單在澳州就約兩億公頃的脆弱牧地,找到方法讓土壤增加百分之一碳含量,那將能封存兩百億公噸二氧化碳,也就目前世界年排放量的8成對全球社區而言,因土地管理方式改善,從大氣移至土壤內的二氧化碳,價值相當於發電場的減排量,在一公頃土地上多封存一百公噸二氧化碳的農民,應該能因自身重要努力,而獲得約96000元。

        許多人都深深感受到,世界正迅速喪失森林覆被,尤其我們都了解降低濫伐增加植被在人類非法砍伐森林以及將森林改種大豆、咖啡、棕櫚油樹、橡膠等,每年全球濫伐面積總計1300百億公頃,濫伐在增加大氣內溫度氣體含量上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能源替代在世界上所使用風力、海洋能和太陽能發電漸增的國家都要有這三種方法,讓短期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在美國稱智慧型供電電力需求又必需依客戶用量方法改變,如看電視廣告用電量突然上升,而電能則要將電力預備有用時的電再用,無用時則讓電白白浪費,解決唯一方法是送到電力不足的地方,高壓電纜線按裝需要錢,但只佔0.1分錢,如用再生能源要使使用率提高就必須建造更穩定的供電網路。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我的挪威印象- 吳淑璧

我的挪威印象
吳淑璧 103.11.20

今年六月我在北歐旅行,旅程由丹麥哥本哈根小美人魚揭開序幕,再遊瑞典、丹麥,很多同伴己經覺得有些失望,但行到挪威大家終於精神亢奮、眼睛一亮,才有漸入佳境和不虛此行的感覺。

因為知道有北歐之行,所以特地選讀《挪威,綠色驚嘆號~活出身心富足的綠生活》,希望能與書本相互輝映。

六至八月是相當適合在北歐旅遊的,因為冰封的積雪大部份已恢復生機欣欣向榮,白天的長晝一天可抵兩天玩。初見北歐的天空竟是如此誇張的湛藍、雲彩是如此雪白,彷彿嗅不到空氣中一絲塵埃,令人羨慕與喜悅。

挪威面積有台灣10倍大,人口卻僅有台灣的1/5,台灣人民平均所得只有挪威的1/4,挪威社會褔利好到令人妒忌。即便如此上至國王還是不時在提醒與鼓勵人民過簡約的生活,不要陷入唯物主義,而自己也身體力行。政府對自然環境的維護向來不遺餘力,這可從旅行途中的景點看出,為了不改變原始景觀,保留自然原貌,有著604公尺高的講壇岩是不設護欄的,這對風景區處處圍欄,家家戶戶都是鐵窗的台灣旅客來講是多麼不可思議。

挪威之美在於她有世界知名峽灣,還有高原、山地、冰川、丘陵和湖泊,景色因而美不勝收,呈現不同風貎,處處都宛如世外桃源。不知伍佰是否看過挪威的森林,但是那裡的湖面總是澄清,那裡的空氣充滿寧靜確是事實。

挪威人真的很愛騎腳踏車,主要街上就有單車專用道,所以旅客走在街上要慎防走進單車道,也難怪他們的平均壽命那麼長。

挪威旅遊要自備盥洗用具,床位也僅容直躺,沒有太大空間翻轉,想必也是基於環保理念,所以旅人自然樂意配合。希望有朝一日台灣的飯店、旅館也能如此施行,共同為環保盡點心力。

每個國發展都會面臨環境破壞問題,連挪威也不能倖免,因為新生代總是不似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克勤克儉,我不知挪威的森林是否能永遠像今日一樣的遼闊,

但走過挪威我衷心希望挪威能永遠保有她清新脫俗的氣質,永遠是令人嚮往居住的世外桃源。

《挪威,綠色驚嘆號!》─章元莊

這本由李濠仲先生所撰寫的《挪威,綠色驚嘆號!:活出身心富足的綠生活》,引領讀者發現北歐新世界。作者以其「記者」背景,將全書分四篇章:「綠色生活」、「綠色旅程」、「綠色覺醒」到「綠色警訊」,尋訪挪威「綠」生活,食衣住行面面俱到。

在「綠色生活」中,他提及從臺灣來到挪威,從當地「簡樸」的生活習慣中靜省其身,發現自己物欲越來越少:衣櫃不再少一件衣服、百貨公司常常鬧空城、眾所矚目的跨年夜竟不像臺灣大張旗鼓煙火四射,而是小小的親友團聚街上作樂...

不僅如此,作者也發現挪威人的務實態度:客廳的天花板竟沒「主燈」,入境隨俗也跟著買「立燈」置沙發旁以節約能源;到了圖書館聽不見影印機嘎嘎作響,只見學者埋首抄筆記,減少紙張的浪費…再再顯示不同於在台過往的生活面貌,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環境。如第二篇「綠色旅程」中介紹了像是「講壇岩」、「芙拉」還是「青年旅舍」等文章,都是從當地感受「與大自然共處」的態度,不妄加改變才能綻放永恆的光芒,將最原始的風貌留給後世。

在生活的啟蒙之後,「綠色覺醒」中也介紹了如「再生能源開發」、「垃圾七成開發」、「末日種子庫」等資訊,日常的交通工具除了常以步行、騎自行車或開電動車外,像「水肥動力公車」讓排泄物成為「燃料」,「無污染」的特殊定位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最後,在「綠色警訊」的文章裡,作者也提到在辦公室的「桌椅」因每個人的身材要求不同,將許多日常仍可使用的桌椅因每人「有求必應」下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丟棄。此外,當地鮭魚也因為求盛產而以化學飼料飼養,造成可能的汙染。最後,一項數字關於「27.8噸」的食物浪費也是當地的沉痾難改。作者敲響警鐘,提醒讀者莫相信此處全然的美好,身處亞熱帶的我們更應學習如何將「綠化」概念永植心頭,不沉溺過多欲望也不奢侈浪費,才能讓地球的資源永續經營。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挪威,綠色驚嘆號!活出身心富足的綠生活 台南 陳雅玲

挪威,對我這個從未出國的城市鄉巴佬而言,IKEA就是他的代名詞,我喜歡他們產品的簡單、清爽的簡約風格,強調實用效果而非絢爛的包裝,沒有過多的修飾與遮蔽,該怎樣就怎樣,我就是喜歡這一味。
本書作者李濠仲辭去記者工作,陪同在外交部任職的妻子遠赴挪威,這是何等機緣!而他並未虛擲派駐在外的生活光陰,適切運用時間去深度體驗挪威人在石油致富後的質樸,也因此在這期間他們兩夫妻竟然能在消費比台灣貴四、五倍的挪威,日常開銷變得更低了,這並不違反經濟運作,因為作者以記者特有的敏銳直覺,發現了挪威的「綠」!
拜讀本書之後對於其中幾個議題十分有感觸,首先是本書的第一個子題就出現了「衣櫃裡不再永遠缺一件衣服」,這是觀念上的導正與變革,世人對於身分地位而言,多屬以外表妝扮衣著來斷定第一印象,統計數據顯示4秒鐘會產生第一次接觸所留下的印象,但是,殊不知內在涵養反而是無法以衣著來補強的。
其次是「多抄筆記少影印」的論述,一直以來對於政府機構、公司行號大量使用影印紙十分不以為然,既然口口聲聲號稱推動無紙化、電子化,要邁向低碳鄉鎮、城市、國家,又是甚麼原因會需要如此鋪張呢?對於任何文件的傳遞與保存一定要以紙本方式才是有效?那麼,科技就完全無用武之地了啊!在學校擔任教職就發現,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李濠仲先生所想像的,他們不但不抄筆記,也不影印了,因為都用智慧型設備照相或是掃描的了,雖說相較影印環保,但是某種角度而言,仍是消耗能源,而隨著科技進步的生活品質提升,卻也讓年輕一輩的孩子學習力逐步退化,這是令我們必須正面思考因應的。
再者談到大眾運輸的誘因」,我國人民注重生活的品質和便利性,公共運輸系統、大眾交通工具尚稱普及,隨著工商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企業家莫不以營運利益為主,雖然值此國際氛圍注重企業社會責任(CSR),企業在社會面、經濟面與環境面十分強調,更甚在產品輸入前於契約中就要求必須要出示碳足跡或導入ISO26000,因此並非全然未顧及環境面,然在近年來食品安全衛生議題頻頻肇生弊端來看,要讓企業主真誠願意關注就十分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大眾運輸系統的建置呢?任何一個政策導入必須要考量百姓的方便性、易用性與可用性,提升大眾的運用意願才是,而漸少個人車輛的運作正是對於環境最大的關懷,減少的不只是廢氣排放,包含能源的運用、機械的重複動作等等都是。

書中提到挪威人認為人類的智慧不只用在人類自己身上,而是用在生態和如何與生態共存上面,他們不追求生活品質,要的是如何保護生態,讓生態能永續下去,這樣子的生活態度是我們國人應該要深思跟進的,相信這也是作者希望藉以傳遞的概念。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挪威,綠色驚嘆號!- 朱映寧

看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Part One綠色生活“咖啡大師門口的極簡招牌”,突然會心一笑,這不就是再諷刺台灣最有特色的廣告招牌嘛?當然會特別喜歡這段是因為本身也是從事咖啡館工作的相關人員,所以對於專業跟店家的外觀真的是兩回事‧

簡單來說,大家常見的星巴克、city café85c等等的知名咖啡販賣店,他們的廣告招牌跟行銷手法都非常的有變化而且顯眼,但他們的咖啡真的稱得上好喝嗎?其實都只是被過度的包裝跟行銷,製造話題而已!但往往消費者都會有一種品牌迷思,好像廣告越大越多越顯眼就是好東西,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他的專業性?

久而久之,台灣這個『福爾摩莎』的美名,被髒亂、各式各樣的大型招牌、五花八門的騎樓,給取代了!而不是古老傳統的建築、優雅貼心的騎樓、藍天白雲的風景,商人們忽略了台灣最大的優點,甚至一直再破壞他的美‧


近年來,都市更新的計畫漸漸再改善那些亂七八糟的招牌,改成小而美的統一形式,沒有誰檔到誰的招牌,誰又比誰大的困擾,讓整個城市有了調理有了秩序,希望大家可以漸漸感受他的美、他的好處,也讓每一間店更有質感跟專業度‧我想這才是能夠提升台灣的第一步!讓更多的觀光客來此一遊,回味無窮阿~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挪威,綠色驚嘆號 陳麗華

      李濠仲,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年輕人,遠赴千里之外的北國挪威,將他在挪威生活的點點滴滴,所見所聞,透過文章與鏡頭傳達挪威人的生活型態,對大自然的敬畏尊崇,儉樸生活,綠色的價值,追求永續的觀念,以及作者對自己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的省思,在短短的兩年中,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價值觀都有孓然不同改變,[挪威,綠色驚嘆號!]引領我們看見另一種文明典範對待大自然的方式。

       挪威在開發石油致富後,並未大肆興建傲視全球的摩天大樓,高聳地標,也不挑釁大自然填海造地,打造豪華地景。不貪圖方便,不需要科技,挪威人生活在酷寒的北方,物資獲得不易資源可貴,養成他們尊重大自然的民族性,對傳統生活食...行的態度是簡僕務實,不追求名牌款式不崇尚奢侈華服,我們會為自己買下的任何衣物找到藉口,然後合理化它,但挪威人的穿衣哲學只是簡單實用材質耐不耐用?實不實穿?

          挪威人對待大自然的方式是尊重,無論是講壇岩的斷崖,人間仙境羅浮敦,銅礦藝術城茹羅絲,芙拉姆鐵路,世界盡頭斯瓦爾巴德還是與馴鹿共存的北角各個景點都是尊崇原貌不加以破壞改造,保持大自然的原始風貌,挪威的觀光景點並未畫蛇添足的大興土木,但北角只有3500居民每年有20萬旅客,芙拉姆每年湧進40萬遊客,不是大肆興建豪華旅館,大型遊樂園才能吸引遊客,遊客是要接近大自然不是要住豪華旅館。旅遊景點的開發或多或少都會改變大自然原始的風貌,會將景點未來的命運帶往何處?定位在哪?都大大的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挪威國王一再告誡人民[切忌過渡消費],奧斯陸是個熱鬧的城市,但星期日百貨公司,商場,餐都停止營業。奧斯陸商店的招牌小小的很有特色,反觀台灣的騎樓,招牌都在比大比高,五花八門蔚為奇觀。挪威的物價奇高,所以他們搬家用的紙箱要用二手的,要去借,汽車稅金名目多稅金又高,高油價停車費又貴,所以一般人不敢買汽車,撘大眾交通工具,但大眾交通工具車資也所費不貲,所以能走就走,能騎自行車就騎自行車,一張A4紙張列印需台幣15元,還有讓人驚駭的高電費,以及平民外觀,貴族身價的甜點,一份沙威瑪要價275台幣,外食價格昂貴而捨不得外食以致免洗餐具大量減少,對於土地倫理有強硬的法律規。

     反觀台灣24小時超商,半夜三更都買得到的小吃點心,取得容易,價格便宜,所以我們就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生活便利性高,變更土地用途,從中取得利益,高樓大廈林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對於生態危機豪無警覺,難道我們要高消費,以價制量才能減低物慾,不過渡消費嗎?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不是桃花源 張璨琴

不是桃花源   張璨琴

        作者在從千里之外的挪威,詳盡記錄當地人的食衣住行、對待環境的方式、防患於未然的環境永續教育、同時也看出經濟文明過度發展下的隱憂。一心懸念家鄉台灣的作者,不斷提出比較和省思。

        在物質文明當道,刺激購買、鼓勵消費,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方式。遙遠北國的挪威人,卻仍固守著儉省、謙卑的美德。例如在台灣,生日、婚宴、節慶時總會錦上添花訂製豪華精緻蛋糕,增加氣氛。在挪威人心目中,蛋糕不是商品。家戶都有獨門秘方的手藝,親手為親友手工製作一分獨一無二的蛋糕,是他們的傳統和絕活。不論蛋糕口感如何,最可貴是,它傳達一份很珍貴的手感溫度。

        在圖書館用手抄寫作筆記,而非泛濫的影印。這種態度,在台灣可能遭人譏笑落伍?!

        面對大自然,完全保留現場環境。不設欄、不鋪階梯,自我約束[如何像個大人一樣,在野外安全玩耍]。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完全放鬆身心。而非沉迷在都會的五光十色中。更不會在大自然中,要求享受應有盡有的文明設備,選擇搭帳篷,以穹蒼為被,以大地為床的豪邁自在。

        土地貧瘠,可耕面積十分稀少,十分珍貴。制定嚴格的[長子繼承權法],保存農地的完整。相較於台灣農地買賣寬鬆,蒼翠的田脈中,突然就長出一棟棟豪華別墅的荒繆怪相!

        北歐的商品設計一向以[精簡][個性][優雅]特立獨行,但他們還不滿足。在設計之初,已考慮[搖籃到搖籃]的概念。讓每一個設計品不堪使用時,仍有[美麗的死亡]

        作者以[綠色驚嘆號],描述一個高所得、高文明卻與奢華絕緣的綠色生活國度。締造令人羨慕驚嘆的挪威人,他們緊緊守住的就是[儉樸][永續]的美好傳統。如果我們也都能莫忘對環境的[初心],那桃花源並不遠啊!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挪威,綠色驚嘆號 吳文娟


       位於北歐的挪威,國民平均收入八萬美金,物價約為台灣的五倍,人民簡樸無華,務實節制。在高度經濟發展的同時,挪威仍能擁有良好的環境品質,是一個被聯合國評價為最令人嚮往居住的國家。

        台灣旅人李濠仲居住在挪威奧斯陸,他以身處其境的現地觀察著作了「挪威,綠色驚嘆號」。本書分為綠色生活、綠色旅程、綠色覺醒與綠色警訊四部分。作者觀察挪威人對衣食住行的習慣、自然人文環境的尊重、資源使用的態度與浪費耗損的通病,將這遙遠北國人們的綠色生活,深入而多樣化的呈現。

        書中敘述的事物,樸實無華,實用自然。挪威首都商店假日不營業,居民家中沒有主燈,人們日常活動選擇步行。與自然環境相處採取融入而非添加,在比台北101還高的604公尺斷崖邊沒有架設圍籬護欄。深知寒冷環境生存不易,對全球氣候變異警覺性高,興建「全球種子庫」將重要糧食作物的種子千年保存。體認到產品的時尚轉瞬即逝,環保永續課程成為挪威設計學院的必修課程。這些事物並非發生在遙遠的部落社會,而是在現代文明富足的北歐,引人省思。

        本書也將挪威過度耗損資源的文明通病列出,建設開發是商機或陷阱、鮭魚養殖為生計或利益,凡此種種不也正是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日常耳聞的問題。由奢入儉難,綠色生活只要求政府或企業者提供,顯然有限,在渴望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中,個人角色與責任才是關鍵。

       一份蓋洛普民調顯示,挪威是僅次於丹麥和芬蘭,對自己生活滿意度排名第三高的國家。本書推薦序中有言,台灣人對綠色生活很陌生,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對在台灣的生活價值及觀念有了反省與翻轉。同樣地在閱讀此書之時,讀者不也正經歷著繁瑣與簡單、喧嚷與安靜之間的自我對話。臥遊挪威之際,我們的生活應該有另一種選擇。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台灣的生態系 陳麗華

       台灣四面環海,在一片蔚藍的汪洋中,一塊小小的綠色紡錘形陸地點綴在海面上,這小小島國的面積僅佔地球陸域面積的0.024%而已,但以單位面積所蘊含的物種密度,以及60%的森林覆蓋率在全球都是名列前矛的,這座生態多樣豐富的小島匯集了熱 . . .寒四大氣候,還擁有海洋.森林 .淡水三大生態系是整個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台灣過去四百多年來歷經了許多不同政權的統治,隨著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的建置發展,以及投機者相信人定勝天,以短期利益為考量的各種土地開發,在經濟發展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拉鋸戰中,大片的土地逐漸被開發,眾多珍貴的自然資源遭受破壞而逐漸的消失,有些破壞是不可逆的無可挽回,有些則是還有補救的轉機。

         一棵樹的成長,一片森林的形成需要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時間,但要破壞只需短短的時間。恆春地區原本是一大片的熱帶季風林,1901年美國人為了經濟因素引進瓊麻到南台灣恆春半島大量種植,於是大片的熱帶季風林被砍伐,後來當國際市場的轉變使得瓊麻的價格一落千丈,以致瓊麻園荒蕪,雜草叢生,造成外來種銀合歡的入侵,近幾年來這些土地已經完全淪陷,想清除銀合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改變土地利用型態,改變了熱帶季風林的樣貌,不當的開發及引進外來種的入侵,造成大地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痕。台灣曾經是蝴蝶王國,曾幾何時萬蝶飛舞的美景已不復見。雲豹,梅花鹿的消失,柳衫林的鼠害,熊鷹與石虎的生存受到嚴重的威脅,外來種的危害,櫻花鉤吻鮭數量日益稀少,日益消失的水雉,八色鳥與湖山水庫,作者在書中例舉了一個又一個因人為介入或不當開發而讓動植物瀕臨絕種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因為人類過度開發破壞生態平衡所致。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情況下,大自然處於一個互有消長的動態平衡下,當人類過度破壞大自然又沒有做有效的補救行為,那麼面對生態失衡所需付出的環境成本將遠遠高於人們所獲得的利益。。

         生態系服務的價值是非常龐大的數字,自然資源,自然界的運作也自有它的演替消長脈絡,自然界會自行演化消長以達到平衡穩定。侯鳥是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媒介,而濕地是人類和侯鳥的緩衝區與隔離帶,但現在的濕地因人為的開發利用而減少,壓縮到候鳥的生存活動範圍,增加候鳥與家禽以及人類的接觸機會,助長了禽流感病毒的傳播。濕地不是荒地,不應該被無限制的開發。人類妄想替換生態系服務的價值,過度捕撈漁獲,破壞濕地,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等對生物圈造成的危害,終將危及自身,付出昂貴的環境成本。


        生態保育是進步國家的指標,台灣的保育運動從1970年開始萌芽,國家公園的設立,設立保育機構,建立保護區以及相關法規的制定,隨著民間保育環保意識的抬頭,永續發展的概念與需求也逐漸進入當政者的施政措施中,使台灣的保育運動邁入新的里程碑,期許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能取得雙贏。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台灣的生態系-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何嘉儷


    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台灣面積僅有36,000平方公里,佔地球的0.024%,但台灣的生態系卻複雜而多樣,這本書帶領我進入了台灣生態系的世界。
    生態系是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組成,生物因子可區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非生物因子則包括空間、營養物和環境條件。台灣豐富多樣的生態系就是因為多樣的生態條件所造成─多樣的氣候、多高山、位居東亞大陸邊緣、多颱風、地震、四面環海等等,這些都是造就台灣生態系的因子。多高山使台灣擁有熱、暖、溫、寒帶四大氣候型態,因此形成不同的棲地,促成多樣化的物種。由於台灣是座小島,與東亞大陸隔離,歷經長年的演變,產生許多的特有種。但如此豐富的生態系,卻極易受到破壞,因生物欠缺緩衝區。
    台灣的森林生態系囊括了熱、暖、溫、寒帶的生物,不同高度生物就會不同。淡水生態系會因水是否流動以及近海也造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由於四面環海,四周的海域被劃分為三大海洋生態系。而由於近年來都市化的趨勢,也出現了都市生態系。這些生態系都有不同的環境因子,造就不同的物種和不同的生存方式。但由於近年來的濫砍、汙染、隨意放生、引進外來種等不當的行為,造成許多台灣的特有種岌岌可危、瀕臨絕種。
    例如,主要分布在亞熱帶闊葉林的眾多蝴蝶,屬於台灣的特有種就有多達56種,卻因過度開發,棲地遭到破壞以及濫捕,造成蝴蝶的豐富度以及多樣性銳減。而針、闊葉混合林是台灣特有種鳥類的樂園,其中台灣畫眉以及烏頭翁等卻因與其他種類雜交造成基因汙染,與台灣畫眉雜交的便是人們飼養的中國畫眉,這可能導致特有種鳥類的滅絕。而台灣原始以殼斗科和樟科為主的暖溫帶闊葉林,被砍伐後種植的柳杉林因無法提供松鼠食物,導致松鼠啃咬樹皮,造成樹頂枯死。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也因人類對河流的開發、汙染差點滅絕。海洋裡的生物為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台灣擁有美麗的環境、豐富的物種和資源,但在消耗這些資源的當下,我們同時也應該為了這塊土地著想,當一株又一株的樹木被砍倒、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落成時,代表著原先在此的生物沒有了家園,它們不是滅絕了,就是數量銳減。科技帶來方便,但在發展科技時,我們卻不知不覺侵害了許多生物。這本書告訴我們台灣的美麗之處,但若是沒有我們的保護,這些美麗都將消失。如何善待我們的環境呢?台灣目前已設置了八座國家公園,同時也設立了保育機構,在公告保育類生物的同時,也保護了它們的棲地,在這些努力之下,台灣的環境有了不一樣的改變,也同時喚醒了許多人對於生態保育的意識,在許多工業計劃要實行時,總會有人站出來捍衛這些生物,也同時捍衛我們的環境,像國光石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過去人們沒有環境保育的概念,總為了工業發展而忽略了生態,已經造成許多物種的滅絕和環境的破壞,這些大都是無法恢復的。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保護好現在還擁有的生態系,或許每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們仍有辦法對我們的家園做出貢獻。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海灘或森林到處堆滿垃圾的照片,其實做好資源回收對我們來講只是舉手之勞,但願意確實做的人卻不多,這並不困難,但卻是保護地球很好的方法;平時隨手關電源也是一項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

    保護環境並不是政府的責任,而是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責任,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擁有許多機會可以善待環境,我們應把握這些機會,才不會在環境都被破壞之後才後悔莫及。

《台灣的生態系》─章元莊

由李培芬教授所撰寫的《台灣的生態系》中,結合自然資源與生物分布資料庫的建構所學,將台灣這座小島不同的氣候與生態系,作一全景式的介紹。

從「生態系」介紹:「生態系」是生物和周遭環境所構成的複雜體系,從台灣的地理條件觀之,竟有如此多的百岳聳立在這塊土地上,含括北半球熱、暖、溫、寒四大氣候類型,多元且豐富。此外,書中將台灣的生態系分為「森林、淡水、海洋、都市」四篇章,亦表示不同的環境資源滋養著臺灣的特有種動植物,賦予臺灣更獨特的生態價值。

我曾在2007年來到塔塔加登山口,沿途步入玉山,其風景有如書中介紹一般,隨高度爬升,欣賞闊葉林至針葉林等不同樹種。真的能感受到臺灣這蕞爾之島有其獨特的生態魅力,如此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絡繹不絕,前來一探究竟。

此外,臺灣是海島國家。在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下,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季風潮流南來北往。書中介紹臺灣周圍有三大海洋生態系:「東海、南海與黑潮大海洋生態系」。今年有空首次踏上蘭嶼的陸地,感受飛魚在「黑潮大海洋生態系」的躍動生姿,與書中提及的知識遙遙相映。我也透過浮潛看見潮間帶裡瑰麗的珊瑚礁生態系,深深喜愛大海所孕育的包羅萬象。

作者來自苗栗後龍,在書中的圖表也列出「石虎」此一保育動物,正棲息在苗栗的低海拔山區,亟欲我們持續關心、讓牠們在臺灣有存活的空間。不同的生態系孕育多元的物種,這是我們的島,也是我們所愛─獨一無二的「福爾摩沙」!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章元莊

Chris Goodall所撰寫的《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全球能源發展現狀與台灣的潛在商機》書中,提及未來可能普及的十種替代能源:「風力發電、太陽能、海洋資源、汽電共生、節能住宅、電動車、生質燃料、碳捕集、生物炭、碳匯」。

在臺灣,北中南東各區域有不同新興能源的發展空間:如南部適合太陽能、澎湖適合風力。更有甚者,我們是海島國家,無論是黑潮還是四方的潮汐能量,都是循環不已、取之不絕的。若在政府的政策協助下,將國土所符合的資源統整規劃,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漸漸將既有的資源轉換替代,相信臺灣邁向「綠能之島」的未來是指日可待的。

而在書中所提及的十項替代能源中,「電動車」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由於目前石油仍是耗竭性的能源,總有一天將會耗盡。唯有以「創新」設計載具,透過汽電共生轉換到全自動電力供給,讓人類的未來能不必依賴日益消失的資源,亦可減緩地球暖化等氣候狀況。在目前世界八大車廠中,均以「電動車」為未來重要發展。臺灣目前也有相關的電動車租借或旅遊景點的轉乘服務,以供遊客體驗並消費。未來生活若以「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定會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與空氣品質。

在「核能」的議題上,作者也表達他的觀點。在既有環境需求下,台灣實不再需要下一座核電廠,增加環境的負擔。尤其當預算不斷增加,這樣的核能電廠在未來可能的運作實對人民沒有任何安全保障,應予以堅定地表達「反對」的立場,並將其預算轉為發展其他的替代能源。

最後,臺灣在資源匱乏的地理條件下,如何運用既有的高科技產業與高附加價值的創作性思維,再創未來的替代能源新風貌,其實是值得政府深思且與民間企業一起努力,讓臺灣更好!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台灣的生態系: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 台南 陳雅玲

  Formosa(福爾摩沙)西元1544年葡萄牙水手到了台灣外海,面對著眼前迤邐著青綠森林的台灣島,訝異的呼喊出了這句話。時至今日「美麗島」已成為台灣的最佳代名詞。我們台灣面積僅36,000平方公里,占地球陸域面積0.024%而已,,卻小得讓人很驕傲,本書中就十分科學的提出我們的風光史頁,以前我都是籠統的知道我們是腳踏車王國、代工世界第一,拜讀後才知道電子資訊產業,在2005年囊括全球近九成筆記型電腦的產製能力,也就是說全世界每十台筆記型電腦中,就有九台是「Made in Taiwan」。90%的產能是在0.024%的面積上產出,天啊!這怎不令人驕傲?

        本書從台灣的生態條件談起,由地理位置、氣候特性、地形特色說明台灣的生態系特色。再分別介紹森林、淡水、海洋這三大生態系,以及都市生態環境的課題,最後到了第六章談到台灣遭遇的生態與環境威脅,以及作者認為該如何永續發展台灣,疼惜台灣,思緒清楚有條理,其中特別是針對第六章,讓人有莫來由地淡淡哀愁打從心窩滑過。

        本書揭示出台灣六大生態課題是漠視生態的重要性、不當的開發、環境的嚴重汙染、信仰的放生問題、外來物種的威脅及氣候變遷的衝擊,在近年來天災不斷的當下,格外的震聾發聵。普遍對於大自然的生態轉變歸咎於一個原因就是聖嬰現象所致,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它讓北極圈逐漸萎縮、它讓溫度不斷上升……,但是就是如此的簡單嗎?聖嬰現象直接且嚴峻的影響風與海洋,讓對流產生異常,對於全球都產生質變,然而為什麼近期會如此迅速呢?拜工業之賜、拜科技之賜、拜文明之賜,傳統以物易物的農業時代,人類與大自然間可以產生平衡,即便是牲畜的投入耕作,又怎與之抗衡,隨著工業時代來臨,人類追求的物質不斷提升,伴隨而來的,就是無盡的慾望搭配著獲得後的原始滿足感,那是種取之不竭的貪婪,消費大自然低成本、易取得、高獲利,更甚者體驗時代的崛起,人類以高代價換取原始生活的奢靡感,披著對於原始的內在感動,進行高調醜陋的炫富,當然市場是講求供需平衡的,有市場方有商人,造成的後果又是數十年後子孫的共業了!

        美麗台灣何嘗不是自高爾夫球場林立之後造成浩劫?讀者提出政府、民間對於保育的努力,無非是建立設立,大自然反撲後所見仍是不斷的重新建設、復原,多少正視我們的生態所發出低沉的悲鳴?她正低嗚泣訴著,怎奈,聰明的人類
……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的生態系-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 陳淑錦

    美麗而獨特的福爾摩沙「台灣」。雖然是小小的島嶼,確是整個北半球生態的縮影!熱、暖、溫、寒四大氣候不但匯集於此,還擁有海洋、森林、淡水三大生態系。鳥瞰整個地球時,並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但提供不同的生物可適應的生存空間,的的確確是個非常、非常特別的生態島。

  台灣雖小,卻小得讓人很驕傲。生態條件特殊,氣候類型亦多樣,在高山林立的島上至少有兩百五十座以上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颱風有時候會引起水災、土石流、山洪爆發。。。。等災害,而造成居民身家財產的損害。不過,從生態的角度來看,颱風也有貢獻,河川、湖泊因此不致乾枯,淡水資源也成為提供山林必須的水份,更讓水庫滿滿的,才沒限水的危機。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平時就該節約水資源,台灣的淡水都是來自天上,是由大氣的水蒸氣遇冷降雨而來,週而復始得水循環。

  近年來台灣飽受地震、颱風及豪雨之苦,「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已經不是人類可以憑一已之力開發怒力的結果,大自然主宰的瞬間威力尤其驚人,相形之下,生態不只是談自然生態,而是涉及到人文生態,都市生態的層面。過去為了開發交通的發展,大片的土地逐漸被破壞並沒有永續發展的概念,也沒有兼顧生態保育,所以請疼惜我們的台灣,土地需要關注也需要被經營,大自然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留給下一代青山綠水好生態」,不是口號而是生活再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該身體力行。

  我愛台灣,台灣真的好特別!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台灣的生態系讀書心得--辛純浩

        台灣是座小島位於太平洋西緣東臨廣大的中國大陸區域面積只有36萬平方公里在地球路域面積僅佔0.024%而已和世界上許多地區比較算是一個不起眼的陸地但是在這個島嶼上卻匯集有平原丘陵地和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涵蓋有熱寒四大氣候區四面環海陸地上有河流湖泊濕地草原與森林除在冬天高山上偶而下雪外算是四季如春全島景觀秀麗物產豐盛我們生活在這個島嶼上以及和我們一起活存的動物植物,依賴它的資源成長但是我們對台灣小島的環境生態真的有瞭解多少我們有沒有走出去看看這個小島有什麼特別我們要以什麼態度來看待這個島嶼也許我們知道更多以後更會產生對這個島嶼的珍惜和愛護之心。
  
        有一位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教授李培芬,以她多年來調查研究及豐富資料庫,以及負責審理許多開發案件之環境影響評估經驗,從台灣的生態條件、地理位置、氣候特性、地形特色,來解析說明台灣的生態特色。書寫一本專屬台灣的生態學書籍 [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台灣的生態系] ,作者從台灣的森林、淡水、海洋這三大生態系,以及都市生態環境課題,詳細深入探討介紹,並以專業生動精彩的圖片,解說環境生態現象,讓我們能深刻地瞭解台灣生態的演化,它從幾個角度,來做有系統的探討,使我們能深刻的認識理解台灣的生態系。

一、介紹生態系的內涵:
        生態系是生物和周遭環境所構成的複雜體系,生態系的基本組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非生物部份包括氣候,土壤,地形,地質,水系,土地利用等,可供生物生長和活動的空間外,也提供成長,生存和繁衍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和環境條件而生物因子包括所有綠色植物,非綠色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這些生物的組成,依其在生態系營養 階層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差異,又可歸成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在這體系中台灣的生態條件,具備了擁有多樣的氣候類型,島內有高山林立,至少有兩百五十多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位居東亞大陸邊緣和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多颱風,也多地震,四面環海,河流湍急, 森林,湖泊密佈.多樣性的動物,鳥禽,植物生存條件良好甚至每年都有候鳥飛渡台灣過冬台灣確是一個優越的生態環境.

二、森林生態系:
         森林是台灣最重要的陸域生態系,它是眾多生物賴以為生的棲息地,台灣森林生態系的變化,隨著海拔高低,形成不同類型的生態帶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可分為熱帶季風林,亞熱帶闊葉林,涼溫帶針闊葉混合林,冷溫帶針葉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寒原等台灣森林由於海拔高度不同,和地型變化,雨量分布差異,而囊括熱,暖,溫,寒帶植物. 從高山針葉冷杉林帶的原始林以下,各種森林,孕育著許多的鳥獸飛禽動物和樹林花草植物,真是景象萬千,生氣蓬勃.台灣的原始林原有珍貴的紅檜木林群,很不幸在日本人佔據時代,被大肆砍伐殆盡,甚至建築森林鐵路來運送,真是悲哀.還好台灣光復後,人造森林在近幾十年來,也有相當成果.走進山林,可看到翠綠森林,或者也能到深山去看看,尚有留存的神木, 會引發內心對我們森林生態的珍惜.

三、淡水生態系:
         台灣的淡水來自天上,是由大氣的水蒸氣遇冷降雨而來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嶼,每年春末的梅雨和夏秋季節的颱風,都會帶來豐沛水量但是由於台灣地形山勢陡峭,產生許多河流,尤其島中央有縱貫五條大山脈,致使河流就分向東西注入兩邊海洋,又因河川主流,大都不長,而且坡度落差很大,急促的雨水,常很快流失大海也因此常年間會有缺水月份不過長期以來,因應民生用水,以及農業灌溉和工業需求,而建造許多水庫儲存水源,另外天然湖泊,也存留一些淡水,這些淡水生態的維持,也有莫大助益台灣對河川淡水的管理維護,也促使河口生態系,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如溼地的保護,孕育著多樣性生物,魚,蝦,鳥類的生存活動空間.湖泊生態系的景觀,顯現大地的多彩風貌,與山林動物的存活天地.淡水生態是陸地動植物依賴生存的最重要因素.台灣具有這些大自然的賜與,值得感恩但是台灣地形複雜,加上雨量在空間與時間分布上的不平均,使得水資源的調配與保育,成為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的關鍵.我們全民也應該配合重視台灣的淡水生態系.重視珍惜重要的淡水資源.

四、海洋生態系:
         地球上的海洋雖劃分為四大洋,其實各大洋區互通,串連成一個大水體.但海洋的生物,卻受到溫度,鹽度,營養鹽,壓力等因素影響,呈現出區域性的差異.海洋的生物多樣性遠高於陸地.台灣四面環海.四周的海域被劃分成三大海洋生態系.為東海大海洋生態系,南海大海洋生態系黑潮大海洋系.各大海洋系由於經緯度,海底地型,氣候等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多樣生物種類.尤其是黑潮大海洋生態區,是黑潮暖流裡許多大洋性魚類的生殖與育幼的區域,是很豐富的魚場.台灣的漁業發達先進,也是賴這種特殊的海洋生態系.幾十年來,基於國安海防的管制,一般民眾比較少去接觸海洋沿岸,因而對海洋生態的認識不多,但近年來,海洋河岸開放,使大家能更親近瞭解海洋的多面性,確實台灣有很長的海岸線景觀特殊,真的很美.

五、都市生態系:
         都市化一直是人類歷史的演變趨勢,當前全世界人口已達 70 億之多,依照統計,大型城市人口超過千萬以上,急遽增加,超過百萬以上,更不計其數台灣地區人口,也因地型關係,而聚集在西部平原地區,六都人口都在兩百萬以上聚集的眾多人口所產生的都市生態,確是一個不易解的課題水泥建築物林立,淡水資源需求增加,生活物品的需要 ,廢棄物的產生,空氣污染問題,農業生產缺乏,交通運輸暢通問題,生活條件的不充足等,在在都是都市生態系的一環,如何疏導人口不向都市聚集,分散郊區,讓都市人口壓力減輕,才是改善都市生態的方向


        由於多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快速,道路開闢修建普遍,無論都會區或山地偏遠地區,道路均四通八達,交通非常方便,我們生活上,都能隨時去接觸體驗台灣的生態環境這本書能給我們對台灣生態系的更多認識生態系的基本組成因素中非生物因子是從大自然千百年來累積的結果但是常受到外來因素破壞改變而永遠難以回復如森林的砍伐,數百千年的巨木,就消失無蹤,一塊美好溼地,因道路闢建而永遠消除,一條河川,因被污染而堵塞發臭,難以回復許多事例,都是人類為自私的作為,而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還好,近年來民眾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醒覺,而大多人都能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努力.另一方面政府也設立一些專責機關,來管理維護生態環境,如國家公園管理單位,國家風景區管理單位,或森林管理處,基本上,對台灣的生態環境,有各種的善良管理.但是最重要的是,全民的共同體認,一定要真誠的珍惜愛護我們的環境生態,才是永續的價值.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還是最好的 ---- 朱映寧

        看完本書有股衝動,想好好把心目中最好的台灣走一遍,應該說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體驗台灣的好,卻不知道同時也再不斷的傷害台灣。看書的過程中,感覺又上了一堂自然課,從很多方面去分析台灣的好與壞,但我更認同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機會我想去玉山看看從高處俯視台灣的美,去海邊繞台灣一圈看看台灣的四面八方有不一樣的樣貌,去體驗森林浴,讓大自然淨化我們的心靈,用心體會動物們的感覺,去發現被人們過度開發的城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而我們要怎麽去改善及保護我們的美麗島。當然,適度的開發也不完全不好,只是我們必須要多方面的去設想,把傷害降到最低,從小事開始到整個世界一起保護地球村。因為大自然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續發展才是雙贏!留給我們未來的主人翁一個好山好水好生態,不是說說,而是力行的實踐。

        想想別的地方,還是有種[台灣還是最好]的感覺。生態保育的好壞是一個進步國家的指標,我相信台灣人都希望我們是個不斷進步的國家,當然也為此感到驕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台灣有很多珍貴的自然資源仍然遭受到許多無情的破壞!投機者常會以短期的利益為考量,導致眾多珍貴的資源在一瞬間消失,這是非常可惜的。希望他們有機會閱讀到這本好書,看看台灣的美,更珍惜我們的美麗島。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 讀後心得_黃薰瑩

2011311日,日本福島因為地震引起的海嘯造成核電廠核能外洩,雖然各界一再宣稱這次的事件沒有對任何現場民眾及救災人員產生立即性的健康影響,並且在未來也不至於產生什麼輻射健康效應,但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意識到,身處類似地理環境及地震帶結構的寶島,已經面臨到同樣的核能威脅。於是開始出現了反核的聲浪,除了在許多的工作室和文創場所都可以看見「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旗幟,一次次的和平抗爭讓「反核救家園」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場跨越政黨、跨越族群的公民行動。

   「不要核能,我們該用什麼?」這是所有不確定是否該支持廢核的人內心的疑問,「使用新能源真的就會比較安全、比較經濟實惠嗎?」就現實層面而言,發展新科技不代表就不用改善用電的效率,如果想阻止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必須同步發展新科技及減少能源使用量(實質改變生活模式)

反核不是為反而反,所以,「為什麼要反核?」。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世界核能協會已將台灣的四座核能發電廠評為全球最危險等級。國際知名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則指出台灣四座核電廠,是全球少數會同時遭逢地震、海嘯、洪水等三重威脅的廠址,核電意外一旦發生將為台灣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提到「核電不但危險、昂貴,且核廢料的儲存問題無解,同時亦無法減少碳排放。國際間各種權威組織早已不將核能納為重要減碳政策!」

與價格不斷飆升的化石燃料價格相比,風力發電為相對便宜的電力來源。對於開發中的國家而言,風力發電加上大型電池往往是提供小社區電能最便宜又可靠的方式。太陽能發電很環保,不會造成汙染、運作時不會發出聲響、也不需常常維修。在台灣經濟部提出的「綠色能源產業旭昇方案」中第一波的發展重點便是太陽能光電產業,而最大單一太陽光電組織就在高雄世運會的主場館。雖然在2007年成功晉升為全球第四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國,但90%的市場都在海外。

海洋能源:潮汐流能源,除了利用海底渦輪機捕捉快速流動的潮汐產生的大量能量,也可建造潮堰以透過潮汐的幅度來取得能量。和風力發電相比,潮汐能源顯得集中而穩定。但潮堰也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因此使用上較不環保。汽電共生除了不會產生有害氣體的燃料電池,還有區域供熱電廠,後者也成為電力公司的主要替代能源。透過將「廢熱」用管線送到所需的地方,或是縮小規模,直接在房子或工作場所內裝設小型發電機,在需要電力時當場發電。在台灣的義美、中鋼、台塑等廠商都有興建像這樣的汽電共生廠。

於是作者用這本書寫出了全球能源的發展現況,點出各種替代能源的優缺點,「經濟去碳化」雖然在起步時會比化石燃料而貴,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價格勢必會降低。「一旦我們不再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新能源所需的價格不但不會比現在高,甚至還會低出許多。」不要核能,其實我們還有許多更安全又經濟的選擇!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 陳淑錦


  生活的感動可以自己去尋找,生活的面貌也由自己創造。自古以來萬物依循著自然界的季節變化,摸索也最適切的生存方式,只是過度開發導致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大自然也會生氣反撲的。

  1986年東諾比事件之後,福島核災引起世人更重視核安。在日本有50萬人上街吶喊,讓擁核的德國執政黨決定廢核,一邊發展再生能源,一邊鼓勵省電,最後一舉廢核。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書中詳盡介紹了十種有發展潛力的替代能源科技。
※獵風:別以為風力發電不穩定,在多風地區,風力比陽光更穩定。
※太陽能:2015年,太陽能發電在美國將和煤炭發電一樣便宜。
※海洋能源:除了潮汐發電,還有洋流、溫差、海浪發電。
※汽電共生:汽電共生是什麼?為何從前不可行,現在行得通?
※節能住宅:透過特殊的房屋改良,你家可以省下高達八成的能源使用量。
※電動車:五到十分鐘充完電的科技剛問世,世界將展開電動車革命。
※生質燃料:不會跟人搶食物的生質纖維(芒草),是取代化石燃料的明日之星。
※碳捕集:不補集電廠廢氣,減碳不會成功。改用海藻,能發電又能補集碳!
※生物炭:用農業廢料和非經濟作物製造木炭埋入土壤,能提高土壤肥沃度。
※碳匯:將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就能拯救地球,還要「少放屁」,還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有四座核能電廠和日本同樣處於地震帶上,應記取歷史悲劇的教訓,徹底檢討核能的政策與存發,選擇如何保障安全的用電,人民也不要只享受,怕電費漲、怕限電,政治人物又怕選票流失,不怕核災的心態。其實我們一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新能源所需的價格,不但不會比現在高,甚至還會傑出許多。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陳玉梅


         核四爭議在臺灣幾十年了要經濟發展還是要環境永續兩方勢立一直在拉距而整件事情就在政府承諾核四一號機安檢封存二號機全部停工後暫且畫下句點但核四停工後我們面臨了一個問題不要核能那我們有哪些替代能源可以使用呢正好英國金融時報推薦的年度好書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書中詳盡介紹了10種替代能源分析其優缺點及取得成本的高低讓我們瞭解除了核能還是有安全又經濟的選擇。以下就這10種替代能源的特性及台灣現階段的發展大概介紹:

1.     獵風風力發電有點像是顛倒版的電風扇轉動的扇葉帶動齒輪讓導體在強力磁場中迅速旋轉產生電力流動。在台灣由於風力發電並無法穩定供應全台所需電力,因此只能扮演輔助性替代能源的角色。

2.     太陽能太陽能發電使用無生產力的土地不但環保也不會造成污染運作時不會發出聲響也不需要常常維修台灣自2001年起太陽光電系統安裝量開始明顯成長但主要以陽光熾烈的南台灣為主

3.     海洋能源主要是利用設於海底的渦輪機捕捉快速流動的潮汐流含有的大量能量,裝置外觀就像是海底的風力發電機儘管我國黑潮有龐大的潛能但要在如此深的海域內架設發電機組倍增困難,海洋能源發展有待時間考驗

4.     汽電共生汽電共生的方法很多其一是不會產生有害氣體的燃料電池另外一種則是區域供熱電廠較常成為電力公司的主要替代能源。汽電共生是目前台灣所有綠能產業中少數比較成熟且運作較好的產業

5.     節能住宅優良的絕緣牆壁高品質的窗戶氣密性去除將室外冷空氣帶入室內的橋樑』,以及裝設通風系統的省能房子即為節能住宅長遠看來節能住宅可以節省用戶的能源開支,並使居家環境更舒適安全,已漸成為國內建築的一股新風潮

6.     電動車汽車製造商製造出沒有備用引擎的純電動車,車主在家中充電或到自動化充電站換電池就可以行駛上路。電動機車非常適合幅員不大的台灣,目前已有不少廠商投入電池研發,只要克服穩定度,幾年後應該很有發展空間。

7.     生質燃料利用甘蔗小麥、玉米等糧食,先轉化為單醣,再藉由酵母發酵而成。台灣目前生質燃料的發展是以生質柴油和生質酒精為主。

8.     碳捕集捕集發電廠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並將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再封存於地下蓄水層。目前國內碳捕集與封存的發展仍處於剛萌芽的階段,短期內還無法對二氧化碳減量發揮具體效益。

9.     生物炭利用農業廢料和非經濟作物製造木炭埋入土中,除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沃度。生物炭在台灣的發展,仍停留在『手工業』的階段,想要大規模製造生物炭尚言之過早。

10. 碳匯我們要竭盡全力來增進世界的碳匯並盡量將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樹木與植物中除了推動素食減少對肉食的依賴台灣在森林碳匯方面推動造林六萬公頃

        針對這十大替代能源,目前台灣的技術尚在發展階段,做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應該要加緊發展腳步。利用臺灣先天的優勢條件如太陽能、風力發電及能源使用率已達八成的汽電共生系統,逐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碳排放。期望到2050年時,能與全球工業化國家一起努力把廢氣排放量降為現今的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