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2050人類大遷徙 ~讀後心得-辛純浩

    依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統計,在20111031日,全世界人口已突破 70億大關。人類出現在這個地球上,約為 20萬年,人類花約 195千年,才達到10億人口大關,約在1804年。到1960年,增加至 30億,而第50億人口,誕生於1987年,第60億人口在 1999年出生。下一個俱指標性的數據,將出現在2025年,全球人口將達 80億。而到 2050年可達到 90億人。地球上人口的成長速度,確實快速。而這個地球上的各種供人類生存的資源,並沒有增加,甚至更急遽耗用,如何承載這龐大的人口,與未來人類的活存空間,和各項問題,像食物供給,淡水供應,生活環境,氣候變遷,可供分配的資源不足,各地區不同種族信仰的人相互衝突,與地球上資源的爭奪事項,該如何解決,自以為主宰地球上一切的人類,是否仍然能夠掌控未來環境變動,以及是否有化解之道,真是另人擔心。

    一位美國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 羅倫思‧史密斯[Laurence C.Smith].依據他的專業知識和實地觀察見證,蒐集龐大的資料和分析,並從自有歷史以來的各種記錄統計,來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和人類長期以來的活動變化,與地球環境互動依賴現象,和未來地球人類可能的變動趨勢,做理性客觀的推測。未來幾十年裡,我們人類如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活動,確是大家所要面臨的嚴肅課題。作者以他的研究心得撰寫一本《2050人類大遷徙》來探討人類,在這個大環境之中,可能的因應之途徑。作者以理性客觀心得,分析人類到 2050年的生存活動方向.也許像[若亞方舟]的想像,來保留人類的生存空間。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動,確實難以捉摸,所以作者以理性智慧,書寫本書時,所確立的幾項原則。任何社會科學的推論,總是要有設定一些必要前題,才能有客觀見解:

一、別期待科技萬靈丹:
    人類智慧科技,一直在改善大眾的生活需求,但是仍無法為未來的環境預為安排,雖然科技仍然會繼續進步,但是可預見的幾十年內,科技仍無法解決地球上一直變化中的所有問題。

二、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發生:
    世界大戰會影響改變全世界的經濟,政治活動以及社會環境。但是也要付出慘痛代價,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已給教訓當前的政治人物,認知啟動戰端的後果。雖然地球資源的爭奪仍會存在,但是應該都會以理性態度處理。

三、排除重大災難:
    不設想所謂經濟大蕭條,瘟疫大流行,彗星撞地球等重大災難會突然發生。但對於如氣候劇變,全球性貿易爭議等狀況仍于考量。

四、適切的實驗模型:
    透過現代電腦模型操作實驗,運用可靠資訊推演,依據實證的數據演繹,以得到適切論據。這是很實用性的科學研究。

    本書作者,在推論《2050人類大遷徙》,是根據其研究地球的過去,和現在的各種現象變動狀態,並依循思想實驗的四大驅力,也是四大全球性因素,包括人口變化趨勢、自然資源、全球化和氣候變遷等面向來論述。其主要重點如下列所敘:

一、人口變化趨勢:
    1.人口增長趨勢:
    人類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相對於其他生物,從統計數據看,應是成長增加最快速的,尤其近兩百年來,人口從十億增加到七十億,到2050 年,推測可達到 90 億之多。地球上負載的不斷增加人口,所產生結構性相關問題,真是繁複難解,也正是地球環境所面臨的焦點。    
    2.人類平均壽命:
    因營養衛生醫療進步與生活條件改善人類平均壽命從十八,九世紀的三,五十歲已延長到現在的八十歲左右。其中涉及出生率與死亡率的變化,因出生率的增加和死亡率的降低,致人口快速增加。但是由於現代生活經濟負擔趨重因素,近代發展中國家人民,生育子女意願大幅減低,出生率將會降低。因而近幾十年內人口增長速度可能減緩。但是,老齡化的社會將是世界人口的另外一個問題。
    3.人群居住移動:
    基於生活條件的需求,和經濟發展趨勢,原散居於農耕鄉村部落的居民,會自然遷往都市討生活求發展。現在地球上超級大都市,人口一千萬以上世界各地區都急速增加,鄉村農耕被放棄,都市供應增加的人口各項生活需求猛增,食物,飲用水,環境維護,產生廢棄物等,維持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基本需求,正是日驅嚴重。這種人口往大都會聚集現象,將會更速。基於人口增長的動力,在未來幾十年,人口仍會繼續成長。預計到了 2050 年,人口將突破 92 億大關,而且大都居住在現代化都市,其消耗生活資源就很多。很難想像,全球人口對食物淡水資源,能源和礦物質的需求,會比今日來得多很多,究竟如何因應。

二、自然資源:
    1.創造性資源:
  古老人類祖先,為了生存,運用他們的智慧,利用地球環境,氣候變化,開始種植農耕,生產農作物,或山林捕臘,或臨水捉魚,以維護生活食物用品。這種依照自然時序,地理環境,循環運作,從一粒種子播放,辛勞耕作產生物品。從大自然創造資源獲取物質,以維持生活,可源源不絕。但是由於人口大幅增加。自然環境被各種需求佔用。創造性的自然資源已漸漸減少。
    2. 循環性資源:
    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資源,如果不是過度耗用,有許多是可以長期循環不斷使用。如水資源,基本上地球上水資源相當豐富,而且水有其氣體,液體,和固體的特性,並在這地球上循環儲存與使用。但是人類對水的需求使用太過度,常會使水供應不及,影響其循環性。另外,太陽能源也是人類在地球上,可不斷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只是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涉及科技和資本的投入,還有風力資源,海潮資源等,都是循環性資源選項。相信總有一天,人類有能力來突破技術克服難題。
    3. 耗竭性資源:
    自古以來,人類早就發現儲藏在地球裡面有許多自然資源,可以供人類運用,最早發現煤礦,可以點燃發光發熱,供做燃燒,在生活用途廣大。繼而發現各種金屬礦物質,可以煉製各種鋼鐵器具。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動力的需求和電力的運用普遍,加之運輸汽車的動力汽油需要,對石油的開採熱絡。另外石油化學進步,各種石化產品快速增加,對石油的採掘更快速,而石油氣體等各種儲存在地底下的自然資源,是一種耗竭性資源,其儲藏量有其限度,開採後,不會增加。近百年來大量快速採掘總有一天,地球上耗竭性資源,一定會被採挖一空。到時如果沒有替代能源出現,地球上的人類將如何生活。耗竭性自然資源的採掘,和未來對這些資源的迫切需求,將是未來人類必須面對的考驗。替代能源的研發,是否能跟上需求。創造性資源和循環性資源能,否有效補充龐大的需求,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各地區為了生存,自然資源的爭奪,也可能在地球上演。

三、全球化:
    1. 經濟發展的趨勢:
    地球上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分佈,各有不同,經濟發展的腳步也互有差異,有的地區國家資源豐富,成長快速。有些地區則相對落後,經濟條件不足,因而產生落差,但是在現代交通方便,資訊快速交流之下,基於比較性利益原則,對資源,物品勞動人力的移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國際貿易和資源互補效果,也是全世界為政者所必要關心解決的課題。
    2.人類智慧的協調:
    地球上的資源相互運用,已全球化了。也產生利益衝突。為解決共同事項,減少爭端,有智慧的先進國家領導人物,發現必須要共同協調一個有效的方案,來解決世界各地的資源運用,環境保護,空氣污染防治,廢棄物排放管制,水資源分配等全球性問題。這些如果沒有大家相互共識遵守,則全球資源的爭奪和混亂,將層出不窮,世界亦難以平靜。
    3. 全球性事務的協議:
    基於理性的認知,全球各地區的資源與發展程度差異甚大,發展地區與尚待開發地區人民,生活水平落差很多,所能把握的條件有限。因此需要有能力先進開發國家,協助支援或相互訂定協議組織,如聯合國及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等,有系統的扶助落後地區人民,能脫離困苦環境。由於現代交通方面,資訊發達,地球世界已成為一個大家庭。雖然有地區性,族群,資訊,氣候的差別,但是這個世界是相互關聯影響的,世界各國都難獨善其身,就必須理性的合作,彼此支援,協助落後地區,能加緊腳步發展。

四、氣候變遷:
    1.極端氣候變化:
    近年來,大家都會感受到氣候的變動非常劇烈,四季之間,往常的節奏也變調,氣溫異常偏高或偏低,長期缺雨而嚴重的乾旱,和連續豪大雨量產生的水災,世界各地輪流發生。創記錄的高溫和寒冷與突發性的乾旱。
    2.溫室效應影響:
    自十九世紀人類發明機械動力,對煤炭的使用劇增,進而為改善效能使用石油。工業發展與生活需求,地球上大量燃燒煤炭,石油,汽油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大氣過量的二氧化碳,就形成地球溫室效應,進而影響地球氣候溫度變化。對溫室效應的不良結果,大家都知道。但是基於經濟發展與現實生活的需要,卻是一項當前世界上各個國家,難以共識理性解決的困境。
    3.環境保護課題:
    氣候變遷,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但是近幾十年的研究顯示,地球環境遭受污染破壞,和人類造成的溫室效應,有很大關係。由於人類過度開發與耗用地球上環境資源,所產生的破壞和對地球影響,甚為深遠的。
    4.極地冰溶現象:
    從許多統計數據顯示,由於地球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溫長期以來不斷上昇,將引發地球兩極冰原開始加速溶解。據專家預測,不論南極或北極冰川雪地溶化,將造成海平面水位上升,地球上的陸地也將下沈,海洋上許多海島將沒入海裡。這些現象很可能在幾十年內發生。但另一方面,地球北極地區冰溶後,也可能出現新的地球景象。新的陸地浮現,新的環境和未開發的資源,也會被使用清潔淡水和改變的氣候可能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
    氣候劇烈變化,是近幾十年讓人類切身感受到的問題。極端的乾旱缺水,或巨量的豪雨成災以及嚴酷寒冷或燥熱高溫,都經常在世界各地區輪流發生。溫室效應對地球的長年平均氣溫,逐漸上升,更影響地球生態環境。其所引發的地球極地冰原溶解,可能是短期內會產生相當大的後果。


    我們所賴以存活的這個地球,現在所面臨的是人口不斷增加,至少三,五十年不會有減緩現象,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資源,如食物、淡水、能源等自然資源日漸耗竭,生活環境已遭破壞,難以復原。氣候的重大變化,致使世界上各地區都充滿驚慌失措。未來何以自在存活,同時全球人口,都往大都市集聚,鄉村農耕人口減少,這意味著大多數人,都不是依靠自己種植糧食,取得水源,而是藉由科技,貿易和商業往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自然資源的分佈不均,和消耗難以再補充。未來究竟如何在這地球上生活,確實難以計算。現在,唯有就當前世局變動趨勢,做適宜的規劃安排。本書作者,以他的研究觀察,並透過理性思考和模式測驗,認為未來人類的發現趨勢,可能是會向北方極地週圍地區,也許是北緯,45度以內,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未來人類遷移區域,那裡儲存有尚未開發的豐富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物質,可供應未來人類新生活的地方,但是,那片現在是廣泛荒野的地區,正是世界強權國家所擁有。是不是能夠有寬廣的胸懷,讓這擁擠的世界,提供大家所共享,確是一項不易解決的問號。我們當前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見知未來世界的變動趨勢,也許幾十年後,我們已不存在。但是,我們仍是真心關懷,這個世界能平安,人類仍能安順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