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我的挪威印象- 吳淑璧

我的挪威印象
吳淑璧 103.11.20

今年六月我在北歐旅行,旅程由丹麥哥本哈根小美人魚揭開序幕,再遊瑞典、丹麥,很多同伴己經覺得有些失望,但行到挪威大家終於精神亢奮、眼睛一亮,才有漸入佳境和不虛此行的感覺。

因為知道有北歐之行,所以特地選讀《挪威,綠色驚嘆號~活出身心富足的綠生活》,希望能與書本相互輝映。

六至八月是相當適合在北歐旅遊的,因為冰封的積雪大部份已恢復生機欣欣向榮,白天的長晝一天可抵兩天玩。初見北歐的天空竟是如此誇張的湛藍、雲彩是如此雪白,彷彿嗅不到空氣中一絲塵埃,令人羨慕與喜悅。

挪威面積有台灣10倍大,人口卻僅有台灣的1/5,台灣人民平均所得只有挪威的1/4,挪威社會褔利好到令人妒忌。即便如此上至國王還是不時在提醒與鼓勵人民過簡約的生活,不要陷入唯物主義,而自己也身體力行。政府對自然環境的維護向來不遺餘力,這可從旅行途中的景點看出,為了不改變原始景觀,保留自然原貌,有著604公尺高的講壇岩是不設護欄的,這對風景區處處圍欄,家家戶戶都是鐵窗的台灣旅客來講是多麼不可思議。

挪威之美在於她有世界知名峽灣,還有高原、山地、冰川、丘陵和湖泊,景色因而美不勝收,呈現不同風貎,處處都宛如世外桃源。不知伍佰是否看過挪威的森林,但是那裡的湖面總是澄清,那裡的空氣充滿寧靜確是事實。

挪威人真的很愛騎腳踏車,主要街上就有單車專用道,所以旅客走在街上要慎防走進單車道,也難怪他們的平均壽命那麼長。

挪威旅遊要自備盥洗用具,床位也僅容直躺,沒有太大空間翻轉,想必也是基於環保理念,所以旅人自然樂意配合。希望有朝一日台灣的飯店、旅館也能如此施行,共同為環保盡點心力。

每個國發展都會面臨環境破壞問題,連挪威也不能倖免,因為新生代總是不似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克勤克儉,我不知挪威的森林是否能永遠像今日一樣的遼闊,

但走過挪威我衷心希望挪威能永遠保有她清新脫俗的氣質,永遠是令人嚮往居住的世外桃源。

《挪威,綠色驚嘆號!》─章元莊

這本由李濠仲先生所撰寫的《挪威,綠色驚嘆號!:活出身心富足的綠生活》,引領讀者發現北歐新世界。作者以其「記者」背景,將全書分四篇章:「綠色生活」、「綠色旅程」、「綠色覺醒」到「綠色警訊」,尋訪挪威「綠」生活,食衣住行面面俱到。

在「綠色生活」中,他提及從臺灣來到挪威,從當地「簡樸」的生活習慣中靜省其身,發現自己物欲越來越少:衣櫃不再少一件衣服、百貨公司常常鬧空城、眾所矚目的跨年夜竟不像臺灣大張旗鼓煙火四射,而是小小的親友團聚街上作樂...

不僅如此,作者也發現挪威人的務實態度:客廳的天花板竟沒「主燈」,入境隨俗也跟著買「立燈」置沙發旁以節約能源;到了圖書館聽不見影印機嘎嘎作響,只見學者埋首抄筆記,減少紙張的浪費…再再顯示不同於在台過往的生活面貌,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環境。如第二篇「綠色旅程」中介紹了像是「講壇岩」、「芙拉」還是「青年旅舍」等文章,都是從當地感受「與大自然共處」的態度,不妄加改變才能綻放永恆的光芒,將最原始的風貌留給後世。

在生活的啟蒙之後,「綠色覺醒」中也介紹了如「再生能源開發」、「垃圾七成開發」、「末日種子庫」等資訊,日常的交通工具除了常以步行、騎自行車或開電動車外,像「水肥動力公車」讓排泄物成為「燃料」,「無污染」的特殊定位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最後,在「綠色警訊」的文章裡,作者也提到在辦公室的「桌椅」因每個人的身材要求不同,將許多日常仍可使用的桌椅因每人「有求必應」下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丟棄。此外,當地鮭魚也因為求盛產而以化學飼料飼養,造成可能的汙染。最後,一項數字關於「27.8噸」的食物浪費也是當地的沉痾難改。作者敲響警鐘,提醒讀者莫相信此處全然的美好,身處亞熱帶的我們更應學習如何將「綠化」概念永植心頭,不沉溺過多欲望也不奢侈浪費,才能讓地球的資源永續經營。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挪威,綠色驚嘆號!活出身心富足的綠生活 台南 陳雅玲

挪威,對我這個從未出國的城市鄉巴佬而言,IKEA就是他的代名詞,我喜歡他們產品的簡單、清爽的簡約風格,強調實用效果而非絢爛的包裝,沒有過多的修飾與遮蔽,該怎樣就怎樣,我就是喜歡這一味。
本書作者李濠仲辭去記者工作,陪同在外交部任職的妻子遠赴挪威,這是何等機緣!而他並未虛擲派駐在外的生活光陰,適切運用時間去深度體驗挪威人在石油致富後的質樸,也因此在這期間他們兩夫妻竟然能在消費比台灣貴四、五倍的挪威,日常開銷變得更低了,這並不違反經濟運作,因為作者以記者特有的敏銳直覺,發現了挪威的「綠」!
拜讀本書之後對於其中幾個議題十分有感觸,首先是本書的第一個子題就出現了「衣櫃裡不再永遠缺一件衣服」,這是觀念上的導正與變革,世人對於身分地位而言,多屬以外表妝扮衣著來斷定第一印象,統計數據顯示4秒鐘會產生第一次接觸所留下的印象,但是,殊不知內在涵養反而是無法以衣著來補強的。
其次是「多抄筆記少影印」的論述,一直以來對於政府機構、公司行號大量使用影印紙十分不以為然,既然口口聲聲號稱推動無紙化、電子化,要邁向低碳鄉鎮、城市、國家,又是甚麼原因會需要如此鋪張呢?對於任何文件的傳遞與保存一定要以紙本方式才是有效?那麼,科技就完全無用武之地了啊!在學校擔任教職就發現,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李濠仲先生所想像的,他們不但不抄筆記,也不影印了,因為都用智慧型設備照相或是掃描的了,雖說相較影印環保,但是某種角度而言,仍是消耗能源,而隨著科技進步的生活品質提升,卻也讓年輕一輩的孩子學習力逐步退化,這是令我們必須正面思考因應的。
再者談到大眾運輸的誘因」,我國人民注重生活的品質和便利性,公共運輸系統、大眾交通工具尚稱普及,隨著工商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企業家莫不以營運利益為主,雖然值此國際氛圍注重企業社會責任(CSR),企業在社會面、經濟面與環境面十分強調,更甚在產品輸入前於契約中就要求必須要出示碳足跡或導入ISO26000,因此並非全然未顧及環境面,然在近年來食品安全衛生議題頻頻肇生弊端來看,要讓企業主真誠願意關注就十分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大眾運輸系統的建置呢?任何一個政策導入必須要考量百姓的方便性、易用性與可用性,提升大眾的運用意願才是,而漸少個人車輛的運作正是對於環境最大的關懷,減少的不只是廢氣排放,包含能源的運用、機械的重複動作等等都是。

書中提到挪威人認為人類的智慧不只用在人類自己身上,而是用在生態和如何與生態共存上面,他們不追求生活品質,要的是如何保護生態,讓生態能永續下去,這樣子的生活態度是我們國人應該要深思跟進的,相信這也是作者希望藉以傳遞的概念。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挪威,綠色驚嘆號!- 朱映寧

看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Part One綠色生活“咖啡大師門口的極簡招牌”,突然會心一笑,這不就是再諷刺台灣最有特色的廣告招牌嘛?當然會特別喜歡這段是因為本身也是從事咖啡館工作的相關人員,所以對於專業跟店家的外觀真的是兩回事‧

簡單來說,大家常見的星巴克、city café85c等等的知名咖啡販賣店,他們的廣告招牌跟行銷手法都非常的有變化而且顯眼,但他們的咖啡真的稱得上好喝嗎?其實都只是被過度的包裝跟行銷,製造話題而已!但往往消費者都會有一種品牌迷思,好像廣告越大越多越顯眼就是好東西,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他的專業性?

久而久之,台灣這個『福爾摩莎』的美名,被髒亂、各式各樣的大型招牌、五花八門的騎樓,給取代了!而不是古老傳統的建築、優雅貼心的騎樓、藍天白雲的風景,商人們忽略了台灣最大的優點,甚至一直再破壞他的美‧


近年來,都市更新的計畫漸漸再改善那些亂七八糟的招牌,改成小而美的統一形式,沒有誰檔到誰的招牌,誰又比誰大的困擾,讓整個城市有了調理有了秩序,希望大家可以漸漸感受他的美、他的好處,也讓每一間店更有質感跟專業度‧我想這才是能夠提升台灣的第一步!讓更多的觀光客來此一遊,回味無窮阿~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挪威,綠色驚嘆號 陳麗華

      李濠仲,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年輕人,遠赴千里之外的北國挪威,將他在挪威生活的點點滴滴,所見所聞,透過文章與鏡頭傳達挪威人的生活型態,對大自然的敬畏尊崇,儉樸生活,綠色的價值,追求永續的觀念,以及作者對自己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的省思,在短短的兩年中,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價值觀都有孓然不同改變,[挪威,綠色驚嘆號!]引領我們看見另一種文明典範對待大自然的方式。

       挪威在開發石油致富後,並未大肆興建傲視全球的摩天大樓,高聳地標,也不挑釁大自然填海造地,打造豪華地景。不貪圖方便,不需要科技,挪威人生活在酷寒的北方,物資獲得不易資源可貴,養成他們尊重大自然的民族性,對傳統生活食...行的態度是簡僕務實,不追求名牌款式不崇尚奢侈華服,我們會為自己買下的任何衣物找到藉口,然後合理化它,但挪威人的穿衣哲學只是簡單實用材質耐不耐用?實不實穿?

          挪威人對待大自然的方式是尊重,無論是講壇岩的斷崖,人間仙境羅浮敦,銅礦藝術城茹羅絲,芙拉姆鐵路,世界盡頭斯瓦爾巴德還是與馴鹿共存的北角各個景點都是尊崇原貌不加以破壞改造,保持大自然的原始風貌,挪威的觀光景點並未畫蛇添足的大興土木,但北角只有3500居民每年有20萬旅客,芙拉姆每年湧進40萬遊客,不是大肆興建豪華旅館,大型遊樂園才能吸引遊客,遊客是要接近大自然不是要住豪華旅館。旅遊景點的開發或多或少都會改變大自然原始的風貌,會將景點未來的命運帶往何處?定位在哪?都大大的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挪威國王一再告誡人民[切忌過渡消費],奧斯陸是個熱鬧的城市,但星期日百貨公司,商場,餐都停止營業。奧斯陸商店的招牌小小的很有特色,反觀台灣的騎樓,招牌都在比大比高,五花八門蔚為奇觀。挪威的物價奇高,所以他們搬家用的紙箱要用二手的,要去借,汽車稅金名目多稅金又高,高油價停車費又貴,所以一般人不敢買汽車,撘大眾交通工具,但大眾交通工具車資也所費不貲,所以能走就走,能騎自行車就騎自行車,一張A4紙張列印需台幣15元,還有讓人驚駭的高電費,以及平民外觀,貴族身價的甜點,一份沙威瑪要價275台幣,外食價格昂貴而捨不得外食以致免洗餐具大量減少,對於土地倫理有強硬的法律規。

     反觀台灣24小時超商,半夜三更都買得到的小吃點心,取得容易,價格便宜,所以我們就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生活便利性高,變更土地用途,從中取得利益,高樓大廈林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對於生態危機豪無警覺,難道我們要高消費,以價制量才能減低物慾,不過渡消費嗎?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不是桃花源 張璨琴

不是桃花源   張璨琴

        作者在從千里之外的挪威,詳盡記錄當地人的食衣住行、對待環境的方式、防患於未然的環境永續教育、同時也看出經濟文明過度發展下的隱憂。一心懸念家鄉台灣的作者,不斷提出比較和省思。

        在物質文明當道,刺激購買、鼓勵消費,是我們最熟悉的生活方式。遙遠北國的挪威人,卻仍固守著儉省、謙卑的美德。例如在台灣,生日、婚宴、節慶時總會錦上添花訂製豪華精緻蛋糕,增加氣氛。在挪威人心目中,蛋糕不是商品。家戶都有獨門秘方的手藝,親手為親友手工製作一分獨一無二的蛋糕,是他們的傳統和絕活。不論蛋糕口感如何,最可貴是,它傳達一份很珍貴的手感溫度。

        在圖書館用手抄寫作筆記,而非泛濫的影印。這種態度,在台灣可能遭人譏笑落伍?!

        面對大自然,完全保留現場環境。不設欄、不鋪階梯,自我約束[如何像個大人一樣,在野外安全玩耍]。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完全放鬆身心。而非沉迷在都會的五光十色中。更不會在大自然中,要求享受應有盡有的文明設備,選擇搭帳篷,以穹蒼為被,以大地為床的豪邁自在。

        土地貧瘠,可耕面積十分稀少,十分珍貴。制定嚴格的[長子繼承權法],保存農地的完整。相較於台灣農地買賣寬鬆,蒼翠的田脈中,突然就長出一棟棟豪華別墅的荒繆怪相!

        北歐的商品設計一向以[精簡][個性][優雅]特立獨行,但他們還不滿足。在設計之初,已考慮[搖籃到搖籃]的概念。讓每一個設計品不堪使用時,仍有[美麗的死亡]

        作者以[綠色驚嘆號],描述一個高所得、高文明卻與奢華絕緣的綠色生活國度。締造令人羨慕驚嘆的挪威人,他們緊緊守住的就是[儉樸][永續]的美好傳統。如果我們也都能莫忘對環境的[初心],那桃花源並不遠啊!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挪威,綠色驚嘆號 吳文娟


       位於北歐的挪威,國民平均收入八萬美金,物價約為台灣的五倍,人民簡樸無華,務實節制。在高度經濟發展的同時,挪威仍能擁有良好的環境品質,是一個被聯合國評價為最令人嚮往居住的國家。

        台灣旅人李濠仲居住在挪威奧斯陸,他以身處其境的現地觀察著作了「挪威,綠色驚嘆號」。本書分為綠色生活、綠色旅程、綠色覺醒與綠色警訊四部分。作者觀察挪威人對衣食住行的習慣、自然人文環境的尊重、資源使用的態度與浪費耗損的通病,將這遙遠北國人們的綠色生活,深入而多樣化的呈現。

        書中敘述的事物,樸實無華,實用自然。挪威首都商店假日不營業,居民家中沒有主燈,人們日常活動選擇步行。與自然環境相處採取融入而非添加,在比台北101還高的604公尺斷崖邊沒有架設圍籬護欄。深知寒冷環境生存不易,對全球氣候變異警覺性高,興建「全球種子庫」將重要糧食作物的種子千年保存。體認到產品的時尚轉瞬即逝,環保永續課程成為挪威設計學院的必修課程。這些事物並非發生在遙遠的部落社會,而是在現代文明富足的北歐,引人省思。

        本書也將挪威過度耗損資源的文明通病列出,建設開發是商機或陷阱、鮭魚養殖為生計或利益,凡此種種不也正是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日常耳聞的問題。由奢入儉難,綠色生活只要求政府或企業者提供,顯然有限,在渴望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中,個人角色與責任才是關鍵。

       一份蓋洛普民調顯示,挪威是僅次於丹麥和芬蘭,對自己生活滿意度排名第三高的國家。本書推薦序中有言,台灣人對綠色生活很陌生,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對在台灣的生活價值及觀念有了反省與翻轉。同樣地在閱讀此書之時,讀者不也正經歷著繁瑣與簡單、喧嚷與安靜之間的自我對話。臥遊挪威之際,我們的生活應該有另一種選擇。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台灣的生態系 陳麗華

       台灣四面環海,在一片蔚藍的汪洋中,一塊小小的綠色紡錘形陸地點綴在海面上,這小小島國的面積僅佔地球陸域面積的0.024%而已,但以單位面積所蘊含的物種密度,以及60%的森林覆蓋率在全球都是名列前矛的,這座生態多樣豐富的小島匯集了熱 . . .寒四大氣候,還擁有海洋.森林 .淡水三大生態系是整個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台灣過去四百多年來歷經了許多不同政權的統治,隨著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的建置發展,以及投機者相信人定勝天,以短期利益為考量的各種土地開發,在經濟發展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拉鋸戰中,大片的土地逐漸被開發,眾多珍貴的自然資源遭受破壞而逐漸的消失,有些破壞是不可逆的無可挽回,有些則是還有補救的轉機。

         一棵樹的成長,一片森林的形成需要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時間,但要破壞只需短短的時間。恆春地區原本是一大片的熱帶季風林,1901年美國人為了經濟因素引進瓊麻到南台灣恆春半島大量種植,於是大片的熱帶季風林被砍伐,後來當國際市場的轉變使得瓊麻的價格一落千丈,以致瓊麻園荒蕪,雜草叢生,造成外來種銀合歡的入侵,近幾年來這些土地已經完全淪陷,想清除銀合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改變土地利用型態,改變了熱帶季風林的樣貌,不當的開發及引進外來種的入侵,造成大地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痕。台灣曾經是蝴蝶王國,曾幾何時萬蝶飛舞的美景已不復見。雲豹,梅花鹿的消失,柳衫林的鼠害,熊鷹與石虎的生存受到嚴重的威脅,外來種的危害,櫻花鉤吻鮭數量日益稀少,日益消失的水雉,八色鳥與湖山水庫,作者在書中例舉了一個又一個因人為介入或不當開發而讓動植物瀕臨絕種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因為人類過度開發破壞生態平衡所致。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情況下,大自然處於一個互有消長的動態平衡下,當人類過度破壞大自然又沒有做有效的補救行為,那麼面對生態失衡所需付出的環境成本將遠遠高於人們所獲得的利益。。

         生態系服務的價值是非常龐大的數字,自然資源,自然界的運作也自有它的演替消長脈絡,自然界會自行演化消長以達到平衡穩定。侯鳥是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媒介,而濕地是人類和侯鳥的緩衝區與隔離帶,但現在的濕地因人為的開發利用而減少,壓縮到候鳥的生存活動範圍,增加候鳥與家禽以及人類的接觸機會,助長了禽流感病毒的傳播。濕地不是荒地,不應該被無限制的開發。人類妄想替換生態系服務的價值,過度捕撈漁獲,破壞濕地,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等對生物圈造成的危害,終將危及自身,付出昂貴的環境成本。


        生態保育是進步國家的指標,台灣的保育運動從1970年開始萌芽,國家公園的設立,設立保育機構,建立保護區以及相關法規的制定,隨著民間保育環保意識的抬頭,永續發展的概念與需求也逐漸進入當政者的施政措施中,使台灣的保育運動邁入新的里程碑,期許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能取得雙贏。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台灣的生態系-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何嘉儷


    為什麼台灣這麼特別台灣面積僅有36,000平方公里,佔地球的0.024%,但台灣的生態系卻複雜而多樣,這本書帶領我進入了台灣生態系的世界。
    生態系是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組成,生物因子可區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非生物因子則包括空間、營養物和環境條件。台灣豐富多樣的生態系就是因為多樣的生態條件所造成─多樣的氣候、多高山、位居東亞大陸邊緣、多颱風、地震、四面環海等等,這些都是造就台灣生態系的因子。多高山使台灣擁有熱、暖、溫、寒帶四大氣候型態,因此形成不同的棲地,促成多樣化的物種。由於台灣是座小島,與東亞大陸隔離,歷經長年的演變,產生許多的特有種。但如此豐富的生態系,卻極易受到破壞,因生物欠缺緩衝區。
    台灣的森林生態系囊括了熱、暖、溫、寒帶的生物,不同高度生物就會不同。淡水生態系會因水是否流動以及近海也造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由於四面環海,四周的海域被劃分為三大海洋生態系。而由於近年來都市化的趨勢,也出現了都市生態系。這些生態系都有不同的環境因子,造就不同的物種和不同的生存方式。但由於近年來的濫砍、汙染、隨意放生、引進外來種等不當的行為,造成許多台灣的特有種岌岌可危、瀕臨絕種。
    例如,主要分布在亞熱帶闊葉林的眾多蝴蝶,屬於台灣的特有種就有多達56種,卻因過度開發,棲地遭到破壞以及濫捕,造成蝴蝶的豐富度以及多樣性銳減。而針、闊葉混合林是台灣特有種鳥類的樂園,其中台灣畫眉以及烏頭翁等卻因與其他種類雜交造成基因汙染,與台灣畫眉雜交的便是人們飼養的中國畫眉,這可能導致特有種鳥類的滅絕。而台灣原始以殼斗科和樟科為主的暖溫帶闊葉林,被砍伐後種植的柳杉林因無法提供松鼠食物,導致松鼠啃咬樹皮,造成樹頂枯死。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也因人類對河流的開發、汙染差點滅絕。海洋裡的生物為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台灣擁有美麗的環境、豐富的物種和資源,但在消耗這些資源的當下,我們同時也應該為了這塊土地著想,當一株又一株的樹木被砍倒、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落成時,代表著原先在此的生物沒有了家園,它們不是滅絕了,就是數量銳減。科技帶來方便,但在發展科技時,我們卻不知不覺侵害了許多生物。這本書告訴我們台灣的美麗之處,但若是沒有我們的保護,這些美麗都將消失。如何善待我們的環境呢?台灣目前已設置了八座國家公園,同時也設立了保育機構,在公告保育類生物的同時,也保護了它們的棲地,在這些努力之下,台灣的環境有了不一樣的改變,也同時喚醒了許多人對於生態保育的意識,在許多工業計劃要實行時,總會有人站出來捍衛這些生物,也同時捍衛我們的環境,像國光石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過去人們沒有環境保育的概念,總為了工業發展而忽略了生態,已經造成許多物種的滅絕和環境的破壞,這些大都是無法恢復的。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保護好現在還擁有的生態系,或許每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我們仍有辦法對我們的家園做出貢獻。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海灘或森林到處堆滿垃圾的照片,其實做好資源回收對我們來講只是舉手之勞,但願意確實做的人卻不多,這並不困難,但卻是保護地球很好的方法;平時隨手關電源也是一項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

    保護環境並不是政府的責任,而是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的責任,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擁有許多機會可以善待環境,我們應把握這些機會,才不會在環境都被破壞之後才後悔莫及。

《台灣的生態系》─章元莊

由李培芬教授所撰寫的《台灣的生態系》中,結合自然資源與生物分布資料庫的建構所學,將台灣這座小島不同的氣候與生態系,作一全景式的介紹。

從「生態系」介紹:「生態系」是生物和周遭環境所構成的複雜體系,從台灣的地理條件觀之,竟有如此多的百岳聳立在這塊土地上,含括北半球熱、暖、溫、寒四大氣候類型,多元且豐富。此外,書中將台灣的生態系分為「森林、淡水、海洋、都市」四篇章,亦表示不同的環境資源滋養著臺灣的特有種動植物,賦予臺灣更獨特的生態價值。

我曾在2007年來到塔塔加登山口,沿途步入玉山,其風景有如書中介紹一般,隨高度爬升,欣賞闊葉林至針葉林等不同樹種。真的能感受到臺灣這蕞爾之島有其獨特的生態魅力,如此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絡繹不絕,前來一探究竟。

此外,臺灣是海島國家。在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下,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季風潮流南來北往。書中介紹臺灣周圍有三大海洋生態系:「東海、南海與黑潮大海洋生態系」。今年有空首次踏上蘭嶼的陸地,感受飛魚在「黑潮大海洋生態系」的躍動生姿,與書中提及的知識遙遙相映。我也透過浮潛看見潮間帶裡瑰麗的珊瑚礁生態系,深深喜愛大海所孕育的包羅萬象。

作者來自苗栗後龍,在書中的圖表也列出「石虎」此一保育動物,正棲息在苗栗的低海拔山區,亟欲我們持續關心、讓牠們在臺灣有存活的空間。不同的生態系孕育多元的物種,這是我們的島,也是我們所愛─獨一無二的「福爾摩沙」!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章元莊

Chris Goodall所撰寫的《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全球能源發展現狀與台灣的潛在商機》書中,提及未來可能普及的十種替代能源:「風力發電、太陽能、海洋資源、汽電共生、節能住宅、電動車、生質燃料、碳捕集、生物炭、碳匯」。

在臺灣,北中南東各區域有不同新興能源的發展空間:如南部適合太陽能、澎湖適合風力。更有甚者,我們是海島國家,無論是黑潮還是四方的潮汐能量,都是循環不已、取之不絕的。若在政府的政策協助下,將國土所符合的資源統整規劃,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漸漸將既有的資源轉換替代,相信臺灣邁向「綠能之島」的未來是指日可待的。

而在書中所提及的十項替代能源中,「電動車」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由於目前石油仍是耗竭性的能源,總有一天將會耗盡。唯有以「創新」設計載具,透過汽電共生轉換到全自動電力供給,讓人類的未來能不必依賴日益消失的資源,亦可減緩地球暖化等氣候狀況。在目前世界八大車廠中,均以「電動車」為未來重要發展。臺灣目前也有相關的電動車租借或旅遊景點的轉乘服務,以供遊客體驗並消費。未來生活若以「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定會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與空氣品質。

在「核能」的議題上,作者也表達他的觀點。在既有環境需求下,台灣實不再需要下一座核電廠,增加環境的負擔。尤其當預算不斷增加,這樣的核能電廠在未來可能的運作實對人民沒有任何安全保障,應予以堅定地表達「反對」的立場,並將其預算轉為發展其他的替代能源。

最後,臺灣在資源匱乏的地理條件下,如何運用既有的高科技產業與高附加價值的創作性思維,再創未來的替代能源新風貌,其實是值得政府深思且與民間企業一起努力,讓臺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