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不要核能,那我們用什麼?─陳麗秋

        不要核能,有無替代能源可補足發電缺口?全面降低國內用電需求,天然氣發電的碳量較核能高,成本亦是考量因素,要電要便宜在臺灣曾能找到的替代方法少之又少,張部長說明若核四不商轉,核一廠如期除役,預估2018年電率備用容量會降9.8%之後核能陸續除役,備用降至7%時就有分區限電的問題,對產業投資表現一定會影響。

        要建立非核家園,日本經歷了福島核電問題,是否已是無核國家了?蘇聯也經歷車諾比事件,是否也反省成為無核家園?若不要核能、風力、火力、水力發電是否足以替代核能?像火力是會造成空氣污染,冰島因有70%是水力發電和30%地熱發電廠大部份水力發電屬於國家電力公司)冰島是世界上電力最大的綠色能源人均生產者和最大的電力人均生產者,廢核是最好,如果有更好的天然資源,誰想要核能?

        2007年科學家用藻吸二氧化碳,但因成長快速使發電扇整個管線被波浪捕捉器沉入海底,德國用了50億歐元發展小型太陽能發電,但佔不到德國總電量的1/100,而西班牙也同樣投注50億歐元發電量卻多一倍的電力,差別在陽光,因此太陽發電要用矽面板,外銷至德國,使矽原料變貴了,鋰電也需特殊的礦,都因稀少價錢又貴而無法大量使用。在冰天雪地的北歐,德國蘇聯一到冬天比熱帶國家能源更為需求,現大部份採天然氣發電和核能發電。所以要視國情不同而發展不同的能源,如多陰天的英國就不能補助太陽光電熱水器而發展開拓海洋能源,中國可發展小規模天然沼氣,瑞典、奧地利等森林覆蓋率高的國家應發展燃木區域供給發電場,丹麥的風力發電技術精良,澳洲則土壤改良、美國可生質燃料,如纖維素乙醇次生質燃料。

        一輛車最浪費能源就是內燃機,它只將汽油內兩成五的能量轉化為讓我們到處跑的動能,最能節能而將能源效益高得多的電池及電動馬達,來取代汽車引擎,是節能倡導技術。一輛小型歐洲車一年大約燒掉1500公升汽油,如用生質燃料也要1/4公頃,1/4公頃土地產出的稻草或木材如同樣土地種植小麥能夠12人吃一年。生物碳將木頭和植物物質製成木炭埋入可耕地能隔絕碳,單在澳州就約兩億公頃的脆弱牧地,找到方法讓土壤增加百分之一碳含量,那將能封存兩百億公噸二氧化碳,也就目前世界年排放量的8成對全球社區而言,因土地管理方式改善,從大氣移至土壤內的二氧化碳,價值相當於發電場的減排量,在一公頃土地上多封存一百公噸二氧化碳的農民,應該能因自身重要努力,而獲得約96000元。

        許多人都深深感受到,世界正迅速喪失森林覆被,尤其我們都了解降低濫伐增加植被在人類非法砍伐森林以及將森林改種大豆、咖啡、棕櫚油樹、橡膠等,每年全球濫伐面積總計1300百億公頃,濫伐在增加大氣內溫度氣體含量上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能源替代在世界上所使用風力、海洋能和太陽能發電漸增的國家都要有這三種方法,讓短期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在美國稱智慧型供電電力需求又必需依客戶用量方法改變,如看電視廣告用電量突然上升,而電能則要將電力預備有用時的電再用,無用時則讓電白白浪費,解決唯一方法是送到電力不足的地方,高壓電纜線按裝需要錢,但只佔0.1分錢,如用再生能源要使使用率提高就必須建造更穩定的供電網路。